《花的学校》

作品数:43被引量:4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王耿红柳美彤吴欣歆黄蓉杨九俊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师范大学江苏省教育学会泰兴市襟江小学人民教育出版社更多>>
相关期刊:《中国西部》《小学语文教学》《教学与管理》《教育研究(2630-4686)》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儿童视角下散文诗教学多维探索和价值追寻--以《花的学校》教学为例
《黑龙江教育(教育与教学)》2025年第3期30-33,共4页周淑芬 
散文诗融合了诗歌与散文的优点,有其独特的魅力,在儿童文学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以儿童视角解析散文诗的内涵和特点,通过对《花的学校》的剖析,探索儿童视角下散文诗教学的四个维度:认知维度、思维维度、情感维度和语言维度,贴合儿童直...
关键词:儿童视角 散文诗教学 多维探索 价值追寻 
这些“花朵”和你们有一样的心思
《小学生必读(中年级版)》2024年第9期28-29,共2页高启山 
上三年级了,新课本中有一篇很有趣的文章《花的学校》,写了一群又一群在“地下学校”里面上学的“花朵”。下雨了,花朵们放假了。放假了,我们很快乐,花朵们也很快乐,“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上跳舞,狂欢。”
关键词:花朵 快乐 放假 《花的学校》 三年级 有趣 
自由想象、爱的滋育与美好秩序——《花的学校》的审美旨趣
《语文建设》2024年第8期56-58,76,共4页韩再彬 吴欣歆 
《花的学校》不仅是泰戈尔作品中充满灵气的佳作,也是一首充满天真想象的散文诗,其蕴含的不囿于时空的自由想象与泛灵论的哲思、孩童与自然之爱,母亲对孩子爱的滋育,以及对美好秩序的独特体验等方面值得关注。总体来看,《花的学校》对...
关键词:《花的学校》 自由想象 爱的滋育 美好秩序 
发展学生思维力提升语用能力——以三年级上册《花的学校》为例
《科学大众(智慧教育)》2024年第2期87-88,共2页钱章红 
小学是基础教育的关键阶段,其教育目标不仅是传授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因此教师需要掌握有效的教学策略,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核心素养是指一些基本能力和知识,如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沟通能力、数字素养等,这...
立足儿童本位 关注新鲜词句——三年级上册《花的学校》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2023年第11期21-24,共4页黄晓莉 
【教材分析】《花的学校》是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以儿童的视角描绘了一群活泼、天真、渴望自由的孩子,通过丰富的想象把孩子和妈妈之间的深厚感情表达得十分自然。教材选编此文,一是落实本单元的语文要素...
关键词:精读课文 教材选编 统编教材 儿童本位 言语表达 童真童趣 新鲜感 教材分析 
从《花的学校》启程,驶向泰戈尔《新月集》
《小学生必读(中年级版)》2023年第9期34-35,共2页刘宏明 
课文《花的学校》选自泰戈尔《新月集》。作家以儿童视角和口吻,在六月下阵雨时,给母亲述说自己的独特发现——这样那样的花孩子向天空张开了手臂;未曾想“我”向母亲报告时,自己也悄然变为了“花童”。
关键词:儿童视角 泰戈尔 《新月集》 《花的学校》 课文 
新课标视域下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研究——以《花的学校》课文为例
《世界儿童》2023年第8期88-90,共3页杨晓芳 
语文是一门人文学科,具有基础性、应用性和综合性等特点,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与翻译技能。写作是用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的一种方式,是衡量语文学习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小学是为学生语文写作学习打基础的时期,也是培养...
关键词:新课标 小学语文 写作教学 
在真实与虚幻、形象与抽象之间——解读泰戈尔散文诗《花的学校》
《小学语文》2023年第8期41-44,共4页柳美彤 
《花的学校》是泰戈尔《新月集》中的一篇散文诗,现为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三年级上册课文。文中以孩子的口吻向母亲叙述自己关于花孩子和花的学校的想象与发现,体现了真实与虚幻、形象与抽象的有机统一。教师应抓住散文诗的艺术特点,从...
关键词:《花的学校》 文本解读 散文诗 新鲜感 
聚焦外国文学作品解读 提升阅读教学实效——以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花的学校》为例
《黑龙江教育(教育与教学)》2023年第3期36-37,共2页刘静一 
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办2018年度立项课题“六色思维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FJJKXB18-203)。
外国文学作品一直是小学语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我国与外国有着文化的差异,文学作品的叙述方式也存在差异,学生接受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教师的教学引导就显得尤为重要。对外国文学作品的正确解读,是完成教学目标的重要抓手。...
关键词:外国文学作品 文本解读 阅读教学实效 
发展思维力,实现认知突围——以教学统编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花的学校》为例
《小学教学参考》2023年第1期63-65,共3页王亚飞 
思维力的发展是培养与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思维力的发展能够推动学生认知建构,而认知建构又能反过来促进学生思维力的发展。教学时,教师应当紧扣单元语文要素,把思考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前置性激疑、规律性衍生、可视化...
关键词:思维力 认知突围 多元交互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