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作品数:363被引量:816H指数:1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相关作者:张永红邱正庆肖波刘红英梁秀龄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协和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复旦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机构=复旦大学x
条 记 录,以下是1-8
视图:
排序:
脊髓性肌萎缩症临床实践指南被引量:11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2023年第1期1-12,共12页脊髓性肌萎缩症临床实践指南工作组 熊晖 王艺 
复旦大学的2022年地高建项目:一流临床医学建设、临床研究中心管理体系建设、附属医院临床研究中心整合平台、脊髓性肌萎缩症多学科诊疗示范项目(DGF501053-2/059);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儿科医院“儿童脊髓性肌萎缩症的多学科诊治与管理”项目(MDT20004)。
脊髓性肌萎缩症(SMA)是由于脊髓前角及α运动神经原退化变性,导致近端肢体及躯干进行性、对称性肌无力和肌萎缩的神经变性病。SMA中最常见的类型是运动神经元存活基因1(SMN1)突变所导致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即5号染色体长臂突变导致的5...
关键词:脊髓性肌萎缩症 临床实践指南 发病年龄 神经变性病 肌无力 携带率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脊髓前角 
女性Kartagener综合征合并不孕症1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1
《临床肺科杂志》2019年第4期769-771,共3页张艳敏 刘子龙 杨达伟 朱蕾 胡莉娟 
Kartagener综合征(Kartagener syndrome,KS)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又称支气管扩张-鼻旁窦炎-内脏转位综合征,可伴有不孕不育症。结合病史、体格检查、胸部影像等临床诊断KS并不困难,该病目前无特效治疗方法,多因反复肺部感染...
关键词:KARTAGENER综合征 不孕症 文献复习 女性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内脏转位综合征 反复肺部感染 
先天性肝纤维化三例被引量:2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18年第4期274-276,共3页翁成钊 曾晓清 沈小静 纪元 陈世耀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计划项目(15411950500)
先天性肝纤维化(congenital hepatic fibrosis,CHF)为临床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CHF儿童多见,其特征是胆管板发育畸形、不规则形状的肝内胆管增生和门静脉周围纤维化。CHF常合并先天性肝内胆管扩张(Caroli)病,患者大多因病...
关键词:先天性肝纤维化 先天性肝内胆管扩张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CHF患者 临床表现 门静脉周围 不规则形状 
McArdle病二例被引量:1
《中华神经科杂志》2017年第1期56-58,共3页岳冬曰 高名士 罗苏珊 刘华 李颖 易芳芳 赵重波 毕海霞 
上海市卫计委重点项目(201440019);上海卫计委青年项目(20154Y0004);上海市科委重点项目(15DZ1208002)
McArdle 病也称糖原累积病Ⅴ型( glycogen storage diseaseⅤ,GSDⅤ),是因PYGM基因突变引起肌肉磷酸化酶缺陷所导致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1]。此类患者多于20岁以前起病,临床表现为运动不耐受,运动后无力、肌肉痉挛、肌痛,严...
关键词:McArdle病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血清肌酸激酶 肌肉痉挛 糖原累积病 运动后 横纹肌溶解 血流量增加 
赖氨酸尿性蛋白耐受不良一例被引量:6
《中华神经科杂志》2016年第11期874-876,共3页彭方 陆珺 张祥 赵重波 
赖氨酸尿性蛋白耐受不良( lysinuric protein intolerance , LPI)为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1965年在芬兰人群中首次报道[1],是尿素循环障碍的一个亚型。本病在芬兰地区有流行趋势,发病率为1/76000,在意大利及日本南部也有...
关键词:尿素循环障碍 耐受不良 赖氨酸 蛋白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PROTEIN 流行趋势 发病率 
ATP8B1缺陷病被引量:4
《肝脏》2012年第8期581-583,共3页李丽婷 王建设 
进行性家族性肝内胆汁淤积症(progressive familial intrahepatic cholestasis,PFIC)是一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以肝内胆汁淤积为主要表现,通常在婴儿或儿童期起病,最终进展至肝功能衰竭。根据致病基因不同,PFIC主要分为3型,即P...
关键词:肝内胆汁淤积症 缺陷病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肝功能衰竭 主要表现 致病基因 家族性 进行性 
肝豆状核变性诊治中的若干问题及其建议被引量:7
《中华医学杂志》2009年第47期3313-3315,共3页吴志英 
肝豆状核变性(hepatolenticuler degeneration,HLD)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Wilson于1912年首次描述,故又称为Wilson病(Wilson’s disease,WD),致病基因为ATP7B基因,编码ATP7B蛋白。
关键词:肝豆状核变性 WILSON病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ATP7B基因 ATP7B蛋白 诊治 致病基因 
客观评价肝移植在Wilson病治疗中的地位被引量:13
《中华神经科杂志》2007年第11期721-722,共2页吴志英 赵振华 
Wilson病(Wilson’s disease,WD)是一种与铜代谢障碍有关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致病基因ATP7B定位于染色体13q14.3,编码一种铜转运P型ATP酶。ATP7B基因突变导致ATP酶功能异常,使体内吸收的铜排出困难,造成铜大量沉积于肝、脑、...
关键词:WILSON病 肝移植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P型ATP酶 铜代谢障碍 ATP7B 治疗 致病基因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