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占魁

作品数:26被引量:103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更多>>
发文主题:论教育方法论公民教育教育哲学阿普尔更多>>
发文领域:文化科学军事历史地理文学更多>>
发文期刊:《教育研究》《北京大学教育评论》《复旦教育论坛》《教育学报》更多>>
所获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教育部博士研究生学术新人奖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五育融合”抑或“课程整合”——关于当前教育界对新旧“五育”误读的哲学反思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24年第2期172-186,共15页王占魁 
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一般项目“经典教育理论的论辩逻辑体系研究”(BAA220165)。
近几年来,“五育并举”与“五育融合”这两个学术话语在中国教育界和教育学界日渐流行。从表面上看,其建构与2019年颁布的两个文件有关:一是《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提出“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
关键词:中国教育现代化 中国教育界 五育 素质教育 学术话语 学术名词 课程整合 教育学界 
教育强国建设背景下的智育使命——基于教育价值秩序变化的考察
《教育发展研究》2024年第10期1-12,共12页王占魁 
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一般课题“经典教育理论的论辩逻辑体系研究”(BAA220165)的部分成果。
对于英国教育思想家斯宾塞于19世纪中期提出的“智、德、体”三育说,后世学人多从教育要素上加以承传,而对其内蕴的教育价值秩序观鲜有关注。从历史视野看,古代儒家经典《中庸》中有关智、仁、勇“三达德”的教育学说与斯宾塞的教育价...
关键词:教育强国 教育现代化 钱学森之问 爱智教养 智育现代化 人的现代化 
培养“教师-学者”:重温威廉·巴格莱的教师教育哲学被引量:2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2年第7期48-57,共10页王占魁 
作为奠定“美国教育的基础”的四大教育哲学流派之一,巴格莱的要素主义早已为海内外教育学人熟知。然而,这个“要素主义创始人”的标签也极大地冲淡乃至遮蔽了他为改善美国教师教育所做出的理论贡献。在供职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之前,...
关键词:威廉·巴格莱 教师教育 教学内容专业化 教师-学者 突现进化论 
论“全面发展教育”的价值秩序被引量:6
《教育学报》2021年第4期18-30,共13页王占魁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一般项目《道德教育中的论辩逻辑研究》(项目编号:A1907)阶段性成果。
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由来已久的人格向往,也是现代教育事业进步的基本面向。在指向人的全面发展的全面发展教育观的建构上,古今中外教育家为回应不同历史阶段社会环境的需要,提出过不尽相同的“优先论”主张。然而,窥其理论的实质,在于...
关键词:全面发展教育 心育优先 价值秩序 世界观教育 考试主义 
“爱智”抑或“爱人”——论中国儿童哲学课程的价值与未来被引量:10
《教育发展研究》2020年第22期11-20,共10页王占魁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一般项目“道德教育中的论辩逻辑研究”(A1907)的阶段性成果。
在哲学"爱智"传统的背后包藏着"爱人"的价值意蕴,这是哲学从源头上切近教育的思想基因。承继这一价值意蕴,儿童哲学课程的开创者李普曼也为儿童哲学指出了"思考自我"和"学会推理"两项使命。面对当下中国学校教育的现实,在中小学开展儿...
关键词:爱智 爱人 儿童哲学 教师哲学 论证式教学 
说谎、自欺与诚信教育的重建被引量:4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3期5-18,191,共15页王占魁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一般项目“道德教育中的论辩逻辑研究”(A1907)。
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说谎行为背后包藏着或善或恶两种目的指向。它不仅可以充当“欺骗”或“有意误导”等不道德目的的手段,而且能够充当“自我保护”乃至“帮助他人”等道德目的的手段;与此同时,它还可能充当“恭维”或“讨好”等...
关键词:说谎 诚意 诚信 缺乏诚意的信用 自欺 道德教育 
“报应”“报复”抑或“修复”?——社会欺凌的教育哲学省思
《南京社会科学》2019年第6期137-144,共8页王占魁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教育学一般项目“道德教育中的论辩逻辑研究”(A1907)的阶段性成果
面对欺凌,尽管人们通常都倾向于首先诉诸'依法''讲理'的方式,但在说理无效的情势下,整个社会又渐趋形成了一种'以闹求理'甚或'以暴制暴'的行事逻辑。事实上,自古以来,成人社会在应对欺凌的问题上存在求诸'上帝'(老天)、诉诸'法官'(警察...
关键词:社会欺凌 报应性正义 报复性正义 修复性正义 讲理公民 教育哲学 
论教育进步的内在尺度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5期165-174,共10页王占魁 
2019年度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教育学一般项目"道德教育中的论辩逻辑研究"
作为内含于社会大系统之中的一个子系统,教育不仅具有重要的社会作用,而且有着重要的育人价值,事关人的尊严。然而,长久以来,人们习惯于把教育仅仅看作是促进社会政治或经济领域发展的工具并套用这些领域的尺度来衡量教育,而对教育的本...
关键词:教育进步 进化论 内在价值 工具价值 现代人格 
回归观念:意识形态教育的重建被引量:7
《全球教育展望》2017年第4期98-108,共11页王占魁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转型期我国公民教育的哲学基础研究》(项目批准号:12YJC880112)和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2012年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的路径、方法创新研究”(项目批准号:12JZD00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从源头上讲,意识形态源自于某个重要人物的个人观念,但是,一旦获得公开表达与官方传播,它就会发挥其广泛的社会影响并最终取得众多社会成员的赞同与接受。由此,意识形态在实现其从"个人观念"到"集体信念"身份转换的过程中,也取得了其在...
关键词:意识形态 共同价值 官方知识 批判教育学 公民教育 
“以孝释教”抑或“以道释教”?——论儒家公民教育哲学的价值基础
《南京社会科学》2016年第10期120-126,132,共8页王占魁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转型期我国公民教育的哲学基础研究"(12YJC880112);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的路径;方法创新研究"(12JZD001)的阶段性成果
在汉字简化的过程中,人们无意中造成了新型"教"字中的"老"对原型"敎"字中的"爻"的取代,进而实现了国人从"以道释教"到"以孝释教"的范换。它不仅从形式上消解了"爻"所表征的"道"在教育工作中的灵魂地位,也在某种程度上容易造成人们对教...
关键词:《易经》 天道 孝道 公民教育 教育哲学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