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亚科

作品数:13被引量:14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大连教育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高中语文语文学科课堂教学教师备考更多>>
发文领域:文化科学文学更多>>
发文期刊:《语文教学通讯(高中)(A)》《大连教育学院学报》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与研讨”教学模型建构与尝试被引量:5
《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9年第3期20-23,共4页宋亚科 
一、活动设计背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的正式颁布,进一步优化了普通高中语文学科的课程结构。围绕着语文核心素养,《课程标准》进一步精选了学科内容,更新了教学内容,以学生的语文实践为主线,设...
关键词:《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教学内容 模型建构 阅读 《课程标准》 学习任务 设计背景 语文学科 
大连市高中语文学科教育教学调研报告被引量:1
《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6年第2期1-4,共4页宋亚科 
大连市高中语文学科教育教学的调研从具体的数据统计出发,基于学科教师的基本情况和教师专业发展的实际状况,宏观上对全市高中语文教育教学中的基本情况进行了概括和分析,着力介绍了优秀语文教师的教学特色、学校教研组研修工作的特色,...
关键词:高中语文 教育教学 调研 教师 研训 
别让命题者击中你的“软肋”——2015年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试题评析
《语文教学通讯(高中)(A)》2016年第2期66-67,共2页宋亚科 
论述类文本阅读是高考语文试卷中的必考题目。根据论述类文本自身的特点,好的命题往往会利用语义暂留心理的影响,偷换概念,“混淆视听”;也会利用常见的因果关系,或强制因果,或因果倒置;甚至会利用读者主观心理与文本客观信息之...
关键词:高考 语文 论述类 理解 分析综合 
稳中求变,凸现语文时代精神——2015年高考试卷评析及2016年备考启示
《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5年第3期64-66,共3页宋亚科 
2015年全国15套试卷呈现出稳中求变、凸现语文时代精神的基本特点,试卷结构和命题形式以稳定为主,材料内容与主题鲜明弘扬了时代精神;同时,试卷中的微变,体现出高考命题思路的开拓与创新。2016年的高考语文备考仍然要重视教材上基础知...
关键词:高考 试卷评析 微变 备考 时代精神 
高中教材文言文注释编写之我见——给人教版必修教材注释编写的两点建议被引量:2
《语文教学通讯(高中)(A)》2015年第9期16-17,共2页宋亚科 
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文言文部分,是整个高中阶段语文教学中的难点之一。由于存在着古今汉语音形义的差别,在编写教材时,编者已经给出了相应的注释。统观人教版的五本必修教材,这些注释可以分成这样几类情形:一是注释出处、作者或文章的背...
关键词:文言文注释 教材注释 人教版 编写 高中教材 高中语文教材 古代文化常识 语文教学 
浅谈新课标Ⅱ卷论述类文本阅读的备考
《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5年第1期49-51,共3页宋亚科 
新课标Ⅱ卷论述类文本阅读难度较大,应在明确考点的基础上,注重整体阅读和观点辨析的结合,答题时审清题干,在文本中画定题目选项的范围,认真对照及辨析选项和文本原文,找出异同;同时注意厘清词句意义的范围、程度和重心,远离命题陷阱。
关键词:新课标Ⅱ卷 论述类文本 整体阅读 观点辨析 对照 
研训教师学习内容建构及认识之我见
《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第4期69-71,共3页宋亚科 
作为"研"和"训"的先行者、指引者,研训教师不仅要具有终身主动学习的意识,强化自身作为学习者的角色意识,还要试图建构自己的专业知识图式,在"研"和"训"中将抽象的教育教学理论转换成具体的操作示范模式。同时,将因此而产生的经验积累...
关键词:研训教师 主动接受式 学习内容 建构 知识图式 
高中语文常规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被引量:1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下旬)》2011年第9期22-24,共3页宋亚科 
新课程改革的本质是课堂教学行为和教学效果的最优化,本文就新课程改革以来,在常规语文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重方法讲授、轻过程体验,重知识积累、轻能力训练,重媒体使用、轻资源开发等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常规教学 教学问题 课程资源 
立足农村中学实际建立校本研训制度
《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10-11,共2页王书臣 宋亚科 田阳 
校本研训制度的建立是开展校本研训活动的前提和保证。做好充分的理论准备,立足农村中学实际,利用网络优势,发挥研训教师的自身优势是建立研训制度的必备条件。
关键词:农村中学 校本研训 行动研究 校本制度 
试论项羽双重型的悲剧性格被引量:3
《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40-42,共3页宋亚科 
《项羽本纪》是一篇凝聚着太史公全部精神的悲壮雄文。在文章中,作者成功地塑造了项羽这一人物形象,特别是运用整合、分裂、重新整合的手法,刻画了项羽双重型的悲剧性格,实现了项羽悲剧命运和壮美生活的统一。
关键词:双重性格 悲剧意义 《项羽本纪》 悲剧性格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