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诗雄

作品数:8被引量:59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江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直译语篇类型中国古诗英译隐喻更多>>
发文领域:语言文字文学更多>>
发文期刊:《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英语研究》《外语与外语教学》《外语与翻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8
视图:
排序:
求是与务实——追寻汉译莎士比亚诗剧的语言形式
《英语研究》2005年第3期23-27,共5页穆诗雄 
翻译文体对于莎剧汉译至关重要。现有的诗体翻译和散文体翻译,并无根本性差别。诗的形式是不可译的。分析表明,力图以音组或以顿代步的概念汉译音步,既缺乏理论依据,也缺乏实绩。诗体翻译是力图用汉语模仿英语诗的音步,或用新诗形式对...
关键词:诗体 散文体 音组 以顿代步 素体诗 新诗 
诗歌鉴赏的差异性与诗歌翻译被引量:13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5年第2期33-36,共4页穆诗雄 
古诗英译中我们必须承认存在诗歌审美鉴赏的差异性,但不能因此而否认审美鉴赏的共性,或客观标准的存在,更不可混淆审美鉴赏的差异与误读的区别.诗歌的正确解释,依赖客观世界的知识、作品的背景知识和语篇内含的知识.译诗的先决条件是准...
关键词:差异性 达诂 背景知识 误读 意图 
以直译为主,还是以意译为主?——兼评几种翻译教科书的直译意译论被引量:15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年第7期50-52,共3页穆诗雄 
有人说翻译以直译为主,有人说以意译为主.分析几种流行的翻译教程对这两个名词的论述,表明分歧出于各家所指不尽相同.但更重要的原因在于这两个名词在定义和概念上存在严重波动的问题.实际翻译究竟是以直译为主,还是以意译为主,难以做...
关键词:直译 意译 目的 对象 语篇类型 
译诗的标准与译诗的方法被引量:3
《外语与翻译》2002年第3期26-31,共6页穆诗雄 
学者和翻译名家论及译诗标准和方法,主要有“以诗译诗”、“把格律体译为格律体”、“韵体”和“散体”翻译等。保存原貌与把格律体译为格律体自相矛盾。传达三美的韵体翻译,其实际标准是以行末押韵为充分条件。散体是一个模糊的概念...
关键词:译诗 翻译 古诗英译 传达 译者 译名 押韵 格律体 原貌 文质 
翻译标准与翻译目的、对象和语篇类型——重温严复的译论被引量:10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年第5期51-53,共3页穆诗雄 
评判实际翻译的质量,基于三个主要因素:翻译的目的、对象和语篇类型.对<天演论>的批评欠客观,在于忽视了严复的翻译目的与对象.刻意模仿先秦文体,符合他的翻译对象与目的.<天演论>的成功说明这是最适合的做法.如果依据雅字的古义解释成...
关键词:文体 目的 对象 译法 翻译标准 
文学符号学——一种新的文学理论被引量:2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2期92-96,共5页穆诗雄 
文学符号学是一种新的文学理论。它发端于索绪尔的符号学原理 ,以现代语言学的科学模式为基础 ,探索与发展更有效的批评方法。文学作品中含有各种各样的体系 。
关键词:文学符号学 文学作品 解结构文学批评 文学理论 性质 
浅谈英译中国古诗中的隐喻被引量:10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年第6期51-53,59,共4页穆诗雄 
翻译的中心问题是选择翻译方法,如何翻译隐喻是最重要的翻译问题。英译中国古诗中隐喻的常见方法可归纳成五种,即(1)按字面翻译,(2)译意或解释,(3)修改简化,(4)直译加解释,(5)转换。分析一些古诗名句的译文表明:由于中西两种文...
关键词:隐喻 直译 解释 修改 转换 
论中国古典诗歌的不可译性被引量:6
《外语与翻译》2000年第4期41-45,共5页穆诗雄 
诗体与散体之争往往出于对中国古典诗歌了解不够,尤其是对于翻译古诗的难度认识不足。英汉两种诗歌产生于完全不同的语言文化背景,两种诗体形式风马牛不相及。古诗的形式与音韵不可译,古诗的“三美”更不可能再现。英译中国古诗是“...
关键词:翻译 英汉 不可译性 语言文化背景 英译 传达 音韵 中国古典诗歌 诗体形式 中国古诗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