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申申

作品数:53被引量:127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高等教育教育理论教育道德教育辩证思维更多>>
发文领域:文化科学历史地理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更多>>
发文期刊:《中国特殊教育》《心理学探新》《外国教育研究》《天津市教科院学报》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国家留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儒家道德教育具身性的当代阐释被引量:6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4期82-93,共12页李申申 常顺利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教育学一般项目“制度有效性视角下我国高职教师职称评审制度的三足鼎立及现实选择研究”(BJA160064)。
德育的具身性或称具身德育,是指道德主体的身体与内部心理相互作用的德育范式,它具有情境化、自省性、实践化等特征。具身德育概念的提出,是当代西方学界对自身传统离身德育的一种反思。而我国传统的儒家德育不仅强调"身心合一"、"知行...
关键词:具身德育 儒家德育具身性特质 现代价值 
弘扬具身德育文化传统 优化立德树人落实机制被引量:8
《中国特殊教育》2020年第8期3-8,21,共7页李申申 常顺利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重大招标课题“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研究”(VEA150005)阶段性成果。
优化立德树人落实机制,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同时重视传统德育具身性资源的巨大功能。当代具身德育概念的提出为传统德育具身性的彰显提供了契机。中国传统德育的具身性特质包括:融入现实生活情境的实践品格、内在超越的价值...
关键词:立德树人 传统德育 具身性特质 时代价值 
高校思政课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关系之辨析被引量:3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2期89-97,共9页李小妮 李申申 
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重大招标课题项目(VEA150005)。
唯有厘清高校思政课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之间的关系,方能坚持思政课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真正提升教学质量。理论教学是思政课的本质,实践教学是其辅助手段。在教学过程中,理论支撑下的思想使高校思政课“立起来”,而实践使高校思政课...
关键词:高校思政课 理论教学 实践教学 本质 辅助手段 
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统文化根基被引量:1
《中国特殊教育》2019年第8期3-7,共5页李志刚 李申申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重大招标课题《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研究》(课题批准号:VEA150005)的阶段性成果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着眼于深厚的传统文化根基.这一传统文化根基彰显了中国教育历史传统中德育的显著的具身性特质,它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丰厚滋养:其一,内在超越的修身本质,体现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培育和践行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教育历史传统 
教育智慧使教师由优秀而伟大
《教育发展研究》2019年第4期3-3,共1页李申申 
教师职业与其他行业的不同之处在于,他不是同无生命的东西打交道,甚至也不是同有生命而无情感、无思想的生物打交道,而是同既有生命又有思想、有情感的人打交道。教师的职业特性决定了其劳动的复杂性、艰巨性以及教育机智的不可或缺性。
关键词:苏霍姆林斯基 教育家 受教育者 
百年以来俄罗斯学者对杜威教学论思想的曲折认知与评价
《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2019年第1期121-133,143-144,共14页李申申 贾英伦 
20世纪以来,苏联及俄罗斯对杜威及其教学论思想的认知与评价经过了一个大起大落的曲折历程:从20年代的极力推崇,到30年代开始猛烈批判,50—60年代的评价落入低谷,80年代至世纪末又开始回暖。进入21世纪,俄罗斯学者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以...
关键词:俄罗斯 杜威教学论思想 认知与评价 省思 
我国高等教育传统之历史考察
《高等教育研究》2018年第10期75-83,共9页徐晓飒 李申申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重大招标课题(VEA150005)
建设教育强国,开展"双一流"建设,必须充分挖掘我国高等教育的内生资源,以实现优秀高等教育传统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我国传统高等教育最具本原价值的内容主要有以天下为己任的担当精神、以思想原创为大学生命的真谛、寓道德规范...
关键词:“双一流”建设 传统高等教育 大学精神与大学制度 创造性转化 
“学而优则仕”再解读被引量:4
《中州学刊》2018年第8期113-117,共5页李申申 李小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重大招标课题“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研究”(VEA150005)。
"学而优则仕"既是孔子倡导的重要教育思想,也体现了儒家"内圣外王"的政治理想。它的提出是春秋时期治国理政、选贤任能和各学派以其学说救治社会的需要,透射出士君子的担当情怀、伦理追寻、能力要求以及平等观念。对其的功利性误读、对...
关键词:学而优则仕 儒家思想 历史性再解读 
俄罗斯副博士学位论文评阅模式及其合理借鉴被引量:3
《研究生教育研究》2016年第6期92-95,共4页黄思记 李申申 
博士学位论文的评阅与审核是保障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重要环节。俄罗斯副博士学位论文评阅模式颇具特色,其突出特点表现为正式评阅与非正式评阅相结合、评阅人与评阅单位相结合、非匿名的全参照评阅等。受其启发,我们宜从建立多主体参与的...
关键词:俄罗斯副博士学位论文 评阅模式 合理借鉴 
中国古代“即身而道在”教育的基本特征——一种具身性教育的永恒魅力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6年第5期196-196,共1页李申申 李志刚 
中国古代哲学的基本精神是“即身而道在”:精神修养与身体成长融合为一,身体是精神修养的承载者和发源地,它孕育着精神、包含着精神、践行着精神。人对“道”的追寻就存在于日常生活之中,每一个体都是自身成道的主体,即“人皆可以...
关键词:中国古代哲学 性教育 精神修养 人类社会 二元思维 基本精神 日常生活 教育传统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