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高燕

作品数:12被引量:42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英译《诗经·国风》翻译策略典籍翻译比较历史学更多>>
发文领域:语言文字历史地理文学艺术更多>>
发文期刊:《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音乐探索》《山东社会科学》更多>>
所获基金:山西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论中国古今民歌英译三原则被引量:3
《音乐探索》2016年第2期135-139,共5页梁高燕 
2015年南开大学博士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资助项目"山西当代作家小说英译状况调查(1949~2015)"(68150003)
目前,中国古今民歌英译研究方兴未艾,但鲜有相关论文探讨民歌翻译的原则。通过分析大量古今不同地区和民族的民歌英译译例可发现,民歌英译多采用"陌生化""整体性"和"互文性"等民歌翻译原则,这些原则有效传达了民歌特有的语言美、思想美...
关键词:民歌英译 陌生化 整体性 互文性 
山西当代非科幻小说英译状况调查(1949-2015年)被引量:1
《科学.经济.社会》2015年第4期167-173,共7页梁高燕 王宏印 
2015年5月立项"2015南开大学博士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资助"项目名称"山西当代作家小说英译状况调查(1949-2015)"的阶段性成果之一;项目编号:68150003~~
山西当代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但在翻译研究领域尚未引起重视。通过搜集信息资料、访谈和认真统计,文章得出"山西当代非科幻小说及其译著相关信息一览表"和相关折线图,在此基础上从五方面进行细致分析和合理阐释:译介作家及...
关键词:山西当代作家 非科幻小说 英译 “山药蛋派” 
翻译的主体间关系——交往行为理论的视角被引量:1
《河北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6期152-154,共3页温育仙 梁高燕 
翻译活动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行为。从德国哲学家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出发,着重分析翻译中各主体间关系,证实了以往结构主义与解构主义翻译观的弊端与不足,认为交往行为理论对翻译活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平衡翻译主体间关...
关键词:交往行为理论 翻译主体 主体间性 
从模因论角度看“XX族”词汇现象
《河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3期82-87,共6页梁高燕 温育仙 张妙霞 
太原科技大学青年基金项目(2011236)阶段性成果之一
文章从模因和模因周期理论角度对汉语中的"XX族"词汇分三类进行了举例分析,旨在了解这三类词汇的来源、构成特征、具体含义及其复制和传播的规律;明晰该类词汇与其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的关系;探讨了其成为强势模因的动因和内在生成机制,...
关键词:模因 模因论 词汇 "XX族" 
《诗经·国风》中动物名称英译的考证——以《秦风·小戎》一诗中“骐馵”为例被引量:1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3期61-65,共5页梁高燕 
在统计和总结汪榕培、潘智丹的《英译〈诗经·国风〉》译作中所出现的全部58个动物名称的种类、英译的基础上,以《秦风·小戎》一诗中"骐馵"为例,利用跨学科、综合性的考证方法,即从训诂学、名物学、文学翻译等视角对其英译进行具体考证...
关键词:《诗经·国风》 动物名称英译 骐馵 英译考证 典籍翻译 
从文化生态学角度解读《诗经·国风》中的桑意象被引量:2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1期77-81,共5页梁高燕 
2011年山西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中国传统文化在英的濡化研究(2011235)
在现有的《诗经·国风》"桑意象"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利用文化生态理论来剖析"桑意象"所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以文化生态学为理论指导,试图揭示《诗经·国风》中"桑意象"的文化内涵不断丰富、演变的历史动态过程,认为桑意象的形成...
关键词:文化生态 《诗经·国风》 桑意象 桑树崇拜 土地崇拜 生殖崇拜 
从对《邶风·静女》中“彤管”的考证谈有关诗句的重译被引量:3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4期104-109,共6页梁高燕 
文章针对汪榕培、潘智丹的《英译<诗经.国风>》中《邶风.静女》第二章有关诗句的理解和翻译,从训诂学、文学文本、名物学等角度对其进行分析、论证,结论是《邶风.静女》中"彤管"不是指"乐器或笛子",而是一种"红色的管状茅草",因而该诗中...
关键词:《邶风·静女》 彤管 考证 重译 
《诗经·国风》中的植物英译及中国文化意象的传达被引量:4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1期97-100,共4页梁高燕 
文章在统计和总结汪榕培、潘智丹的《英译〈诗经·国风〉》著作中所出现的植物名称的种类、英译的基础上,从训诂学、名物学、文学翻译等角度对其英译进行分析。目的是考证其英译和文化意象的传达,希望对中国典籍英译实践有一定的借鉴作...
关键词:《诗经·国风》英译 植物 文化意象 典籍翻译 
《历史比较学理论框架的初步思考》中“文化专有项”的翻译策略
《山东社会科学》2010年第11期61-63,共3页梁高燕 
"文化专有项"的翻译是翻译实践中的难点之一,为了研究英译汉翻译实践中"文化专有项"的翻译策略,论文基于《历史比较学理论框架的初步思考》的翻译实践探讨了学术论文中"文化专有项"常用的四种翻译策略。
关键词:“文化专有项” 翻译策略 翻译实践 
基于有声思维语料的英译汉翻译研究被引量:5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5期61-65,共5页梁高燕 
为了研究有经验的译者和无经验的译者在英译汉时的翻译行为和翻译策略的差异,文章根据研究目的确定了相应的翻译任务,据此以太原科技大学的12名翻译者作为实验对象进行有声思维的实验,并对实验结果和内容进行对比和分析。实验表明:6名...
关键词:有声思维 翻译行为 翻译策略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