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晓军

作品数:39被引量:47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更多>>
发文主题:信息技术课程研究性学习信息技术课程转学更多>>
发文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江苏教育研究(实践)(B版)》《教育视界》《江苏教育》《中国教师》更多>>
所获基金: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青年专项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工程教育:发展普通高中学生的创造力被引量:1
《教育国际交流》2023年第2期41-44,共4页唐江澎 胡晓军 
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一直是教育改革的难点。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出台多个文件、通知,以期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2000年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增设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2003年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
关键词:普通高中学生 普通高级中学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通用技术课程 高中课堂 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课程计划 创造力 
上“有温度、重创造”的信息技术课——以“信息系统的组成与功能”一课为例被引量:1
《江苏教育》2023年第7期76-79,共4页胡晓军 
教师的专业发展呼唤一线教师思考课程、思考教学,逐步形成个人的教学主张,并在具体的课堂实验中不断验证、调适。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关注人文价值,让技术课堂有温情;关注创造力培养,让技术课堂有创造。
关键词:教学主张 信息技术 创新创造 
普通高中“双新”背景下学习空间建设的标准研究--以无锡地区为例被引量:1
《江苏教育》2022年第83期6-9,共4页胡晓军 
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的实施需要与之相适切的学习空间,无锡作为国家级“双新”示范区,担当使命,深刻认识到学习空间建设标准研发的重要意义,并以专家工作站、空间建设项目群、课程基地为载体,进行了探索。在探索的过程中遵循顶层设计...
关键词:普通高中 新课程新教材 学习空间 建设标准 
我的信息技术教学观:有温度、重创造被引量:2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22年第17期11-12,共2页胡晓军 
人与世界的关系是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人们既改造着客观世界,也改造着自己的认识能力。教师与教学的关系亦是如此,教师创造工作经历,工作经历也改造着教师的教学观。我的专业发展浸染着浓郁的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色彩,学校课程改革和教...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 学校课程改革 教学观 人与世界的关系 锡山高级中学 江苏省 创造 经历 
面向未来的信息技术课程校本化实施——以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的实践为例被引量:1
《江苏教育》2022年第44期16-20,共5页胡晓军 
信息技术课程的校本化实施,是对国家课程标准的一种教学创生,也是面向未来进行人才培养的一种探索。高中学校要在落实国家课程标准的基础之上,依据学校的教育哲学、学生课程需求、地方课程期待和学校课程基础,研制学科的校本化课程目标...
关键词:面向未来 信息技术 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 
在劳动教育中创造美被引量:1
《教育视界》2022年第1期34-36,共3页胡晓军 
劳动创造美,劳动的过程也是体验美、欣赏美的过程,劳动本身就是美的。通过创新劳动教育的技术路径,学生可以在校园劳动中感受担当之美,在服务劳动中践行志愿之美,在劳动课程中创造物形之美,在家务劳动中体验整洁之美。
关键词:劳动教育 美育 劳动之美 
做课题研究的6个“态度”
《江苏教育》2021年第57期152-154,共3页胡晓军 
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做课题研究时让我更加系统地思考学科教学的问题,在历时十多年的实践中形成了个人的教学科研感悟。我在做课题研究时坚持6个“态度”:兴趣、问题、一贯、在课、科学、精致。这6个“态度”也是6个关键词,它或不具...
关键词:江苏省教育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 信息技术教师 校本化实践 严密性 发展创造力 规划课题 教学科研 
以“专业社群”促进学者型教师的成长
《江苏教育》2021年第48期15-18,共4页胡晓军 
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将专业学习社群概念进行校本化实践,明确了它与学校原有行政力量在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关键问题解决上的各有分担和各有侧重。专业社群的组织以兴趣、问题为导向,在运行过程中关注育人价值的号召,倡导领导的共享,学校...
关键词:教师发展 专业学习社群 专业社群 
以“厚基”行动培养拔尖创新人才被引量:1
《中国教师》2021年第5期32-35,共4页唐江澎 胡晓军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不是只针对部分个体的培育模式,而是面向全体的育人行动。我们不应该也无法过早地给学生下定论,甄别筛选出哪些人具有成为创新人才的潜质而加以重点培养,而应该把每个学生都当成未来的创新人才整体培养。历史的实践已...
关键词: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足球运动 面向全体 天才教育 创新人才 培育模式 整体培养 国足 
大设计观下STEM课程群的设计与实施
《中小学数字化教学》2020年第12期62-65,共4页胡晓军 
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十三五”立项课题“发展创造力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校本化实践研究”(项目编号:C-c/2018/02/65)阶段性成果。
一、大设计观对STEM课程群设计的启示大设计观是近年来在设计教学与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一种设计思维和创作理论,它提倡对设计学、文化学、规划学、建筑学、生态环境学、人文社会学、美学等学科进行整合和融通[1]。目前,大设计观影响甚广,...
关键词:深度融合 设计主体 设计观 人文社会学 设计思维 以人为本 设计与实施 审美能力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