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华

作品数:21被引量:196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翻译原则大学英语教学效果对等《汉英大辞典》更多>>
发文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文学更多>>
发文期刊:《外语研究》《复旦外国语言文学论丛》《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上海翻译(中英文)》更多>>
所获基金:上海市教委科研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核心素养理念下英语学科塑造文化品格路径探析
《大学(社会科学)》2021年第1期109-111,共3页米法利 张军胜 万华 
2019年上海市民创项目少数民族学生思政教育理论与实践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9B045)。
本文基于立德树人的教育宗旨以及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教育理念,深度剖析文化品格之内涵及哲学外延,探讨如何在英语学科中培育和塑造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品格,从加强能力和品格培养的角度回答英语学科应该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
关键词:英语学科 核心素养 文化品格 
公示语翻译:问题与规范——以某5A风景区公示语英译为例被引量:29
《上海翻译》2017年第3期38-45,共8页万华 
本文以国家某5A级风景区公示语及其英译为语料,将景区内公示语英译中的失误分为7类,探讨公示语翻译中的问题和导因。有鉴于该风景区公示语的翻译问题在我国景区翻译中有一定的代表性,本文从语言功能作用的角度,提出了景区公示语规范翻译...
关键词:公示语 翻译问题 翻译原则 语言学理据 
语义对比研究的问题和原则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2期126-133,共8页万华 冯奇 
通过英汉语言多义范畴的对比分析,揭示当前对比研究中存在夸大语言之间差异的倾向。其主要原因是在对比的过程中没有采用统一的标准对待两种语言的不同现象,单向强化一种语言对概念切分精确度高于其他语言的某些特例,将参数上的差异上...
关键词:对比分析 问题 原则 语义 
英语专业学士学位论文撰写的问题与对策被引量:2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1期32-38,共7页万华 
以138份英语专业学士学位论文为实证调查对象,分析了论文中出现的部分典型语言质量和结构思维问题,探讨了学位论文在培养合格毕业生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从本科培养的实际目标出发,区分了衡量学位论文质量的基本要求和更高要求,目的是为...
关键词:大纲 学位论文 语言错误 思辨 
语义透明与汉语熟语的直译趋近被引量:9
《上海翻译》2014年第1期15-19,共5页万华 
熟语是民族语言结构的特有组合方式。许多汉语熟语在翻译中仍然是直译,且能达意。汉语熟语直译的可行性与熟语的语义透明度直接相关,其比喻的透明度越高,直译的可能性就越大,但直译不可能完全等值,只能趋近。趋近的主要表现方式为显性...
关键词:熟语 直译趋近 语义透明 
规范与变异,能产与创造——再论Colorless Green Ideas Sleep Furiously
《复旦外国语言文学论丛》2012年第2期94-100,共7页冯奇 万华 
学术界普遍认为,乔姆斯基的"Colorless green ideas sleep furiously."是一个合法但不合义的句子。持这一观点的学者仅从词语最典型的意义角度来解读,未充分考虑词语的多义性。采用不同的语言观为原则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如果借用语境概...
关键词:选择限制 多义性 语境 
对立与统一 排斥与互补——翻译的语言学视角
《上海翻译》2012年第4期7-12,42,共7页冯奇 万华 
本文以语言学原理为指导,采用现代语言学理论多元互补的方法,从语音、词汇和句子三个相对静态语言层面讨论了用翻译中对应与对立的实例来解释与原文对应和相左的译文。由于语言是翻译的物质基础,与翻译的天然联系,翻译中的等值与操纵、...
关键词:翻译原则 翻译手段 语言属性 
鲶鱼效应:外语课堂教学中的博弈被引量:2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2期143-147,共5页冯奇 万华 
讨论了鲶鱼效应的工作机制及其对外语课堂教学的指导作用。由于鲶鱼效应主要实现为博弈,因此合理把握博弈中的对抗强度是成功实施课堂教学鲶鱼效应的关键;以心理学和力学原理为依据,解释了鲶鱼效应与博弈在课堂教学中的可行性。
关键词:鲶鱼效应 博弈 焦虑 教学效果 
论翻译中的组合与原则被引量:1
《上海翻译》2010年第3期63-65,共3页万华 
本文以语言学原理为指导,以汉语"新村"的英文翻译为重点译例,从自由组合、受限组合和固定组合的角度讨论了短语类专名的翻译问题和原则。当为求得表达效果而须考虑修辞转义时,译文依然须在广义上实现与原文的对应。
关键词:自由组合 受限组合 固定组合 翻译原则 
形式与意义,谁主沉浮?——对诗歌翻译形式与意义对等争论的思考被引量:8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1期79-84,124,共7页万华 冯奇 
本文以诗歌翻译中形式对等和意义对等的对立立场为基础,从语言是形义结合的体系的角度,讨论了形式与意义的辩证关系。从基本原理出发,我们认为形式和意义既有对立也有统一。由于形式是表达意义的手段,故形式代表意义,并参与意义的建构...
关键词:诗歌翻译 形式对等 意义对等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