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DAB010499)

作品数:8被引量:28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吴亮奎李敏詹先明陈素萍丁道勇更多>>
相关机构:安徽师范大学安徽省广德中学更多>>
相关期刊:《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现代中小学教育》更多>>
相关主题:课堂活动教育机会均等学历社会学历社会流动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语言文字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8
视图:
排序:
教育公平是促进教育机会均衡的重要保障被引量:2
《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6年第1期23-24,共2页潘有文 
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教育机会均等的途径与策略研究"(项目编号:DAB010499)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关键词:教育公平 高等教育 中国 大众化 跨越式发展 “有教无类” 义务教育 教育机会均衡 城乡差距 
新课程背景下教学对话的中断与继续被引量:2
《现代中小学教育》2006年第1期25-27,共3页吴亮奎 
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成果之一(DAB010499)
对话是现代人的一种生存状态,课堂教学需要对话。但课堂活动中出现了对话的中断,其主要原因在于课堂教学中“倾听”的丧失、对话疏离了生活世界、教师权威的泛化。创设愉悦情境、鼓励多向沟通和倡导提问式教育是实现课堂上对话继续的有...
关键词:新课程 教学对话 中断 继续 
课堂活动中的教育机会不均与对策
《现代中小学教育》2005年第7期6-7,24,共3页吴亮奎 
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DAB010499)。
课堂活动中的教育机会是不均等的。主要表现为活动角色分配不均等、教育交往不均等、课堂体验不均等三个方面。消解教育机会不均等的策略有:强化角色服务意识,关注弱势群体;倡导自主学习,构建自主型课堂;增强体验意识,建立理解型师生关系。
关键词:教育机会 课堂活动 机会不均等 分配不均 主要表现 教育交往 服务意识 弱势群体 自主学习 师生关系 自主型 理解型 角色 
论多元智能课程观下教育机会均等的实现
《现代中小学教育》2005年第5期1-3,共3页胡洁茹 王守恒 
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DAB010499)。
传统的智力观对教育机会均等的实现产生了一定的负面作用,而多元智能理论却为之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本文分析了多元智能理论的特点及其影响下的课程观,并从课程内容、教学及评价三方面提出了促进教育机会均等实现的策略。
关键词:教育机会均等 课程观 多元智能理论 负面作用 课程内容 智力观 教学 
论班级教育机会均等的影响因素和实施建议
《现代中小学教育》2005年第1期5-7,共3页陈素萍 丁道勇 
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 (DAB0 10 499)
教育机会均等 ,必须结合具体的范围才能正确理解。就班级而言 ,教育机会均等兼具过程和结果均等两层涵义。其影响因素包括 :学校办学条件、教师素质、班级规模、班级组织结构。相应地 ,实现这一理想应从以下四点入手 :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关键词:班级教育 教育机会均等 教师素质 班级规模 班级组织结构 优化教育 小班化教学 资源配置 实行 才能 
课堂活动中边缘化学生现象探因及教学对策被引量:10
《现代中小学教育》2004年第11期17-19,共3页吴亮奎 
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DAB010499)。
关键词:课堂活动 边缘化学生现象 教学对策 原因分析 
论“学历社会”的不可逾越性被引量:11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4年第1期25-29,共5页李敏 
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 (DAB0 10 4 99)
学历社会是一个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 ,它的出现取决于社会母系统、教育子系统以及人自身发展的需要。从社会学视角分析 ,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从根本上直接推动了学历社会的生成。同时 ,反观社会历史发展进程 ,合理的学历社会也有效地促进...
关键词:学历 学历社会 社会分层 社会流动 
当前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误区及其对策思考被引量:3
《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第1期122-124,共3页詹先明 凤飞 
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教育机会均等的途径与策略研究>(DAB0 10 499)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 教育发展 对策 专业设置 教育质量 中国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