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疑问难

作品数:1220被引量:386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汪刘生白莉黄九林王蓉娟陈猛更多>>
相关机构:杭州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洪泽县黄集中心小学学研究院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教育部规划基金项目上海市教委科研基金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课程教育研究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巧用文本 激活教材——语文课如何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
《课程教育研究》2019年第41期39-40,共2页刘国卿 
一只乌鸦口渴了想喝水,可是没有小河。突然乌鸦看到地上有个瓶子,瓶子里有些水可是瓶口太小,瓶子里的水又低,乌鸦怎么也喝不到……现实的课堂,我们的学生有没有急于渴求老师想得到知识?回答肯定是有的。因此,如何用好教材给学生指路,又...
关键词:如何培养 比喻句 关键词语 
试论农村小学语文朗读的教学策略
《课程教育研究》2018年第27期62-63,共2页林晓燕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地指出:'从小学一年级起就应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注意培养朗读的兴趣。'不少老师也知道,引导学生读书,是对他们进行语言文字基础训练的根本途径。
关键词:朗读指导 读书兴趣 小学语文课程 课文内容 质疑问难 
质疑问难 充分展现学生的思维过程——转化策略中一道习题的教学与反思
《课程教育研究》2018年第25期135-135,共1页汪正 
在2017年江苏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成果交流研讨会上,笔者有幸听了连云港师专一附小许冰彬老师执教的五年级《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一课。其中在教学新课之后,许老师讲解的一道习题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习题具体的教学实录如下:...
关键词:转化策略 思维过程 
借力·细作·深耕——乡土文化与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整合策略探究
《课程教育研究》2018年第8期87-88,共2页李萍 
福建省2016年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乡土文化与高中语文教学有机整合的实践研究”(项目编号:JZ160497福建教育学院资助)研究成果之一
新课标倡导在教育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本文将课题研究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实践心得做如下阐释:借力'乡土文化',寻找素材支点;细化课堂指导,追踪训练全程;深入修改反思,拓展思维平台。通过探究'乡土文化'与议论文写作教...
关键词:乡土文化 质疑问难 借力 细化 深耕 
科学课如何培养学生质疑问难意识
《课程教育研究》2017年第44期153-153,共1页陈玉国 
质疑:请人解答疑难;问难:对于疑问反复讨论、分析或辩论。提出疑难,请教别人或一起讨论。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答一个问题更重要。科学家的发明创造都是从问题开始。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任何思都是从疑开始的疑问是获得知识的...
关键词:科学课 质疑问难 
谈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质疑
《课程教育研究》2017年第26期148-149,共2页何星茅 
著名科学方法论学者波普照尔说:'正是怀疑和问题鼓励我们去学习、去观察、去实践、去发展知识。'思维永远是从疑问开始的,学生的学习永远是一种对未知的探索过程。培养学生质疑问难,从有疑到无疑,再产生新疑是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发...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 质疑问难 学生质疑 课堂小结 
小学生质疑问难需要示范引导被引量:1
《课程教育研究》2016年第1期152-152,共1页羊正耀 
对学生进行质疑问难的示范引导和训练能够提高小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要在知识的关键处重点处、在有探讨价值的地方、在错误的有异议的地方、在学生的困惑处困难处、在学生想不到的地方等进行示范引导,使质疑问难成为小学生自主探究、自...
关键词:质疑问难 示范引导 学习策略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被引量:1
《课程教育研究》2015年第28期139-140,共2页姜在林 徐孝敬 
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根本动力,创新能力成为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拓展思路,增强创新信心。抓好"双基",为创新思维奠基。质疑问难,提出创造性问题。结合实际,培养创新能力。动手操作,培养实践创新能力。
关键词:拓展 信心 质疑问难 问题 结合实际 能力 动手操作 创新 
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质疑问难能力
《课程教育研究》2014年第33期195-196,共2页耿彬 
所谓“学问”就是既要学又要问,只有会问才能会学,疑问是思维的导火索和催化剂,是把学生的学习引向深入的重要引擎。但是,如果仔细审视当前的语文教学课堂,学生问题意识淡薄,提问能力欠缺,不会提问、不敢提问、不爱提问的现象非...
关键词:质疑问难能力 学生思维 语文教学 培养 学生学习方式 提问能力 问题意识 教学课堂 
科学活动中运用质疑问难策略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课程教育研究》2014年第17期185-185,共1页兰敏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处处是创造之地.时时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幼儿创造教育是现代教育体系中新的组成部分之一,是依据创造学的原理,通过一...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训练 幼儿创造力 科学活动 著名教育家 质疑 现代教育体系 儿童创造力 创造教育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