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势

作品数:6469被引量:3685H指数:19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谢孝洋刘叶红史益平陈啸谢晓非更多>>
相关机构: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物理教师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磁铁同性相吸趣味实验与教学设计
《物理教师》2017年第11期46-48,共3页黄明超 陈春良 
设计磁铁同性相吸的趣味物理实验,突破常见的思维定势,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增强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意识.
关键词:磁铁 同性相吸 物理实验 思维定势 
自制仪器 克服思维定势 突破曲线运动学习难点
《物理教师》2015年第7期47-48,共2页徐永明 徐萌 
曲线运动与直线运动相比有很多不同点,学生初学有所不适.针对“曲线运动”这一节的难点,也是学生最容易用“经验”得到错误结论的易错点.笔者巧妙自制两只仪器,或通过教师演示,或让学生亲身体验,明显的实验现象给学生以强烈的刺激,激发...
关键词:自制仪器 实验 课堂设计 
物理学习智慧技能障碍的表现及教学建议
《物理教师》2014年第10期20-22,共3页欧颖贤 张军朋 
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指出智慧技能是人类五种习得能力之一,而学生的智慧技能水平影响着物理知识的学习效果.因此本文分析了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存在的智慧技能障碍的表现,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克服学生智慧技能障碍的教学建议,如悬疑教...
关键词:智慧技能障碍 相异构想 零散知识 思维定势 教学建议 
试析中学生学习物理规律的主要思维障碍被引量:2
《物理教师》1999年第11期10-11,共2页夏彤 陶洪 
理解物理概念,掌握物理规律,是正确解释物理现象、准确处理物理问题的重要前提。但是要真正做到准确理解概念、牢固掌握规律却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要能够灵活运用就更难。
关键词:物理规律 学生学习 物理问题 思维定势 物理现象 思维活动规律 物理概念 思维障碍 摩擦力 物体运动 
物理教学中学生心理负效应的正迁移
《物理教师》1999年第10期37-45,共2页陈凭心 
教学中,由于学生的智力因素及非智力因素影响,使其学习心理通常会产生一些负面效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学的正常进行和学习成绩的提高;若进行合理的疏通引导,使学生学习心理的负效应进行正迁移,可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和学生心理素质,增...
关键词:物理教学 心理负效应 负面效应 中学生 正迁移 首次效应 晕轮效应 木桶效应 定势效应 心理健康水平 
谈因果分析与能力培养
《物理教师》1999年第10期8-9,共2页李华君 
因果关系是物质世界普遍存在的必然联系。教学中揭示出物理现象、过程、规律的因果关系,不但能帮助学生掌握知识,而且能帮助学生形成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从而更好地培养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因果关系 因果分析 能力培 执果索因 逆向思维能力 科学的思维方法 突破思维定势 电流方向 物理问题 匀加速运动 
在初中习题教学中加强思维品质的培养
《物理教师》1999年第3期15-17,共3页郑干文 
思维品质的优劣是思维能力高低的一种表现,加强思维品质的培养,是提高思维能力的关键,要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就必须在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上狠下功夫.
关键词:思维品质 习题教学 思维能力 滑动变阻器 压强计 电源电压 培养思维 体积相同 盐水 思维定势 
从1998年高考看“模糊”题的特点与求解
《物理教师》1999年第2期43-43,共1页朱金宝 
“模糊”题是针对学生对某些物理概念、物理模型模糊不清以及思维定势而设计的一类题目.其特点是:题意含蓄、条件隐蔽、迷惑性强、确定性弱.分析这类习题需要有较高的综合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高考设置这类题具有较强的能力考查功能.现通...
关键词:平衡位置 高考试题 物理概念 1998年 综合能力 逻辑推理能力 物理模型 思维定势 碰撞后 本质特征 
一个演示实验的继续
《物理教师》1999年第1期28-29,共2页赵岩平 
高级中学课本《物理》第三册(选修)p.182,“电场中的导体”一节,“处于静电平衡状态下的带电导体,净电荷只分布在导体的外表面,导体内部没有净电荷”这个事实可以用法拉第圆筒实验来验证.
关键词:演示实验 法拉第圆筒实验 净电荷 静电平衡状态 带电导体 金属小球 部分电荷 高级中学 电势 思维定势 
改进初中物理习题教学的一种做法
《物理教师》1999年第Z1期72-73,共2页王金凤 
为了提高学生解题的应变能力,克服思维定势,笔者在初中习题教学中利用“点滴之差,似是而非”的问题进行了对比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所谓“点滴之差,似是而非”问题是指习题的题型结构和物理情景大部分相当或整体上相似,只是某些方面...
关键词:习题教学 初中物理 平板玻璃 苏州市 思维定势 毕业会考 灯丝 物理情景 对比教学 运动状态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