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需要

作品数:1176被引量:372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马志响王少非蔡雪琴潘德顺张红玲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徐州市贾汪区紫庄镇新吴窑小学张家港市后塍小学学研究院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甘肃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才智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浅议小学语文课堂需要这样“随心所欲”
《才智》2019年第29期160-160,共1页闵敏 
小学语文是充满活力与情感的学科,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教师要充分激活学生的主体地位,还课堂于学生,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中尽情展示,尽情表现,尽情表达.为此,需要我们教师巧妙引导,善于点拨,从而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关键词:小学语文 活力课堂 途径 
浅谈电子交互白板在思想政治课中使用的利与弊
《才智》2015年第22期202-202,共1页沈书琴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普遍运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因此,交互式电子白板进入了城乡学校,进入了千万课堂。以往只能在多媒体教室才能用道德现代教学手段得到了全面推广。不能...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 电子白板 教学手段 信息技术 课堂容量 课堂模式 互动教学 应试教学 课程标准 课堂需要 
职校语文课堂需要“教学亮点”
《才智》2012年第28期133-134,共2页李岩 
作为一名职校的语文教师,我一直都在探索如何才能上出一节高质量的语文课。到底怎样的语文课才算是好课?个人认为,要想上出一节高质量的职校语文课,教学亮点的创设尤为重要。
关键词:职校 语文 教学亮点 
走向生活,还原朴实的课
《才智》2012年第22期98-98,共1页张勉红 
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与教育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生活和教育原本是没有界限的,应该是一个统一体,生活教育就是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教育与生活在不断融合。各门学科都是这样,语文...
关键词:走向生活 生活教育 基础工具 课堂需要 课堂中心 课程标准 于勒 基础性学科 教育对象 学科本位 
数学课堂“自然、合理”问题的探索——《曲线与方程》教学反思
《才智》2012年第14期100-101,共2页于丽亚 
读书学习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加油站,充满智慧和灵气的课堂正是得益于教师广博的知识积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本学期,我参加了学校的"读书沙龙"活动,受益匪浅;任何一个教师,在其执教的过程中也不可能做到尽善尽美。审视和分析自己的教学行...
关键词:教学决策 教学结果 问题解决 教学行为 读书学习 思维策略 数形结合 课堂需要 课堂教学 实验教科书 
浅谈对新课改背景下美术课堂教学现状的反思
《才智》2012年第13期138-138,共1页林海芳 
新课标的颁发的的确确使我们美术课堂教学走出了泥泞,避开了误区。但是,好景不长,我们的有些同志顺手拿来新课标就那么一翻,囫囵吞枣,还没来的及消化,就"自以为得其实"。殊不知,正是他们使美术课堂教学走出了旧"四化"误区,却又陷入了新...
关键词:美术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现状 学生审美 感受能力 课堂需要 万紫千红总是春 美术学科 人文性质 满堂问 
浅谈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创设
《才智》2012年第15期90-90,共1页张华丽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种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复杂性活动。在我们倡导的新课程改革下,中学语文课堂究竟应以什么样的姿态才是最有效的课堂教学方式,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对创设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浅薄的认识:
关键词:初中语文 课堂教学方式 学语文 新课程改革 于漪老师 导入语 情感美 课堂教学内容 课堂需要 文质兼 
动静结合搞好初中语文教学
《才智》2012年第9期98-98,共1页郑大春 
语文课堂既是静的课堂,也是动的课堂,是动与静有机结合的课堂。在这种理想的语文课堂上,静与动是交融的,是互动的,是共为一体的。调控好课堂教学中的动与静,也就创设了完美和谐的语文课堂。什么是课堂教学的动与静呢?教学中的动,常常是...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 课堂教学 动静结合 思想碰撞 阅读主体 课堂需要 学习方法 独特体验 读书声 新课标要 
发掘学生的兴趣点,让语文课堂真实有效
《才智》2012年第8期141-141,共1页申秀兰 
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兼顾知识的传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养和个性塑造的过程。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而这生命能否得以延续,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充分发掘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否做到与文本有机结合。
关键词:兴趣点 课堂教学 个性塑造 切合点 课堂需要 传授本领 新课程改革 语言美 乐学 于漪 
在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才智》2010年第12期121-121,共1页郭云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指"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人文素养 课程标准 人类文化 课后练习 读写结合 语感能力 课堂需要 文学作品 大语文教育观 文章结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