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诵

作品数:205被引量:81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冯蒸陆胤张平仁徐建委李欣荣更多>>
相关机构:首都师范大学沈阳师范大学北京大学四川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中医科学院自主选题项目山东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司马光
《少儿国学》2025年第3期34-35,共2页张德付 
司马光,字君实,号迂叟,山西夏县人。宋真宗天禧三年(1019),司马光出生于光山县官舍,因此,其父司马池给他取名为“光”。后来,他也真的成为一代名臣,光耀百世,光山人颇引以为豪,至今,当地犹有司马光井等遗迹。幼时的司马光机智过人,有过...
关键词:山西夏县 司马光 记诵 宋真宗 司马池 光山县 
阅读应该是寻找归属
《中学生百科》2024年第17期54-56,共3页程锐刚 元元(图) 
放假前,我给学生布置了语文作业——在自然从容的状态中记诵《琵琶行》和《蜀道难》。当时我并没有细说这样布置作业的理由。返校后,我问学生,以前有没有老师这样布置过作业?学生摇头。我说,我完全可以简单地要求大家去背诵这两篇课文,...
关键词:语文作业 布置作业 《琵琶行》 《蜀道难》 记诵 课文 
“生活教育”--怀念陶行知先生
《重庆陶研文史》2024年第2期35-35,F0003,共2页叶圣陶 
关于教育的见解,千差万别,可是区别起来,也很简单,大致可以分为相反的两派。就教育的目标说,一派希望受教育者成为工具;另一派希望受教育者成为人,独立不倚的人,不比任何人卑微浅陋的人。就教育的理解说,一派认为受教育者像个空瓶子,其...
关键词:陶行知 受教育者 记诵 教育的方法 无条件 启发 
让课外经典阅读记诵从理论走向实践的策略
《成长》2024年第9期106-108,共3页谢巧靖 
我国宋代文学家欧阳修曾说:“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英国哲学家培根也曾说:“书籍是在时代的波涛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贵的货物运送给一代又一代。”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好的阅读记诵对于促进学生语文...
关键词:哲学家培根 记诵 健全人格 传承文明 货物运送 陶冶情操 课外经典阅读 欧阳修 
四方面入手,写好“中华传统文化”
《快乐语文》2024年第11期31-31,共1页何捷 
也许你不敢相信,每天我们一静眼,就和传统文化形影不离。我们每天吃饭用的筷子,可大有讲究啦,记载着我们的饮食文化;语文课上学习的每一个汉字、读的每一首古诗、理解的每一篇文言文,都蕴藏传统文化,它们被一次一次记诵,被一代一代传承...
关键词:饮食文化 中华传统文化 记诵 文言文 语文课 
文章与我
《中小学教材教学》2023年第12期4-8,共5页王充闾 
说到语文课本,在我的心目中,它们一直是庄严而神圣的。当年考入中学后,尽管讲不出更多道理,只是出于尊师重道,我总是虔诚地听讲,悉心地记诵。待到大学毕业,我也登上中学语文讲台,知道了手中的语文课本,都是语文专家和一线优秀教师们经...
关键词:语文课本 中学语文 基础性研究 记诵 尊师重道 优秀教师 精心选择 讲台 
任务群视域下小学古诗文综合性学习的缘起与实践被引量:2
《小学语文教学》2023年第24期34-35,共2页王威 
统编本教材中的古诗文语言精练、意境优美、内涵丰富、朗朗上口,利于学生记诵。大家一直认为这应该是小学生最喜欢的学习内容,可实际情况呢?笔者在学校三年级306名学生中做了一次关于古诗文学习现状方面的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喜欢学习古...
关键词:古诗文 综合性学习 记诵 小学生 调查问卷 语言精练 意境优美 视域下 
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巧用“新”
《山东教育》2023年第19期109-110,共2页蒋峰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指出:小学阶段传统文化的课程目标是以培育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亲切感为重点。小学低年级让学生通过接触、记诵一些简单的格言警句、传统蒙学精粹等,重在对学生传统礼义规范的熏染与培...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小学低年级学生 格言警句 课程标准 记诵 课程目标 传统文化教学 传统蒙学 
基于学情分析的七年级与六年级文言文课堂教学衔接
《师道(教研)》2023年第5期141-141,共1页韩刘 
新课标对初中七年级文言文教学的要求是:“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的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已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评价学生对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的掌握情况,重点在于考查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查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
关键词:浅易文言文 学情分析 古代诗词 文言文教学 欣赏品位 新课标 记诵 掌握情况 
让“中国味道”成为幼儿最亲近的味道
《山东教育》2023年第15期1-1,共1页武梦雪 
一位文学大师在访谈中说,小时候她背诵了大量国学著作,包括唐诗、宋词及《大学》《论语》等。当时的她,对这些内容不求甚解、简单记诵,在成长过程中才渐渐在脑海中唤醒、复苏。随着年龄增长,其含义更是日渐清晰。多年后,虽远隔重洋,回...
关键词:文字表达 情感认同 文学大师 远隔重洋 《大学》 记诵 文化归属感 民族自豪感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