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的观

作品数:21被引量:53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贾万刚王攀峰郭寿良覃莹魏本亚更多>>
相关机构: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首都师范大学西南大学江苏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中学物理教学参考》《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国内高等教育教学研究动态》《滁州学院学报》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谈李吉林的教学观
《江苏教育》2020年第57期29-33,共5页郝京华 
教学观念是教师素养的核心要素,对教师教学行为的影响甚大。李吉林老师的教学观念不是缄默的,而是她清楚意识与深刻表达的,且与其教学行为互为表里。理解李老师的教学观念比学习李老师的教学行为更重要,因为教学观念是教学行为的根。李...
关键词:情境教学观 知识观 学习观 教学目的观 
论教师教学观念的范式变革
《学子(理论版)》2017年第24期1-2,共2页施莎莎 
我国教育变革的深入推进要求教师教学观念范式的变革。教师教学观念范式是决定教师如何观察、理解和操作教学活动的观念体系和参照框架。教师教学观念范式变革包括教师的教学主体观和教学过程观两个层面的变革。具体而言:教师角色观需...
关键词:教学观念范式 教学目的观 教师角色观 教材知识观 学生发展观 
从韩愈的《师说》分析中国古代的教育思想被引量:2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11期212-214,共3页才智颖 
教育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来说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育是我国精神文明不断进步的重要条件,而教育思想作为教育的灵魂历来被社会各界关注。韩愈的《师说》指出了从师学习过程中需要认识到教师教学的核心目的、教师所应该秉持的教师价值观...
关键词:教学目的观 师说 教育思想 
阮真:科学方法下的语文教育创新实践被引量:2
《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2013年第5期10-17,共8页魏本亚 
【人物小传】阮真(1896-1972),著名语文教育家。长期从事语文教育工作,积累了丰富的语文教学经验,撰写了大量的语文教育论著。早年与张闻天、沈泽民等创办《南京学生会联合日报》,宣传新思想、新文化。在长期的语文教育创新实践...
关键词:语文教育家 创新实践 科学方法 中学语文教学 教学经验 国文教学 读文教学 教学目的观 
在考试改革背景下教师应如何转变考试观念被引量:2
《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11年第6期82-83,共2页钟苏婷 
作为21世纪的新型教师,要适应考试改革的时代要求和素质教育的发展,必须及时更新自己的考试观念。本文分别从考生、考试质量和考试评价三方面,对教师考试观念的转变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以及如何从教学目的观、教学内容观和教学评价观这...
关键词:考试观念 全面发展 教学目的观 
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教学论视角分析
《国内高等教育教学研究动态》2011年第3期10-10,共1页
一、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教学目的从宏观的角度讲,“大学教师最主要的职责是帮助每个学生成为他们所能成为的人”。我们认为这是创新本位的教学目的观之第一要义。从微观的角度讲,就是要通过教学让学生更会学习,更会思考,更会想象,更...
关键词:创新型人才 教学论 培养 教学目的观 高校 大学教师 学生 学习 
对中职化学课程改革的反思
《中等职业教育》2010年第20期30-31,共2页黄奋 
现代教育的发展和学生心理特点的变化日益要求广大教师通过思考,解剖自己日常教育实践而不断超越和提升自己的教育境界,即通过反思对自己教育行为乃至教育细节的一种追问、审视、推敲、质疑、批判、肯定、否定,等等,从而能从容应对教育...
关键词:教学目的观 教学态度 专业素养 
基于“大教学目的”观的“教育科研”课程实践被引量:1
《淄博师专学报》2009年第1期29-31,共3页贾万刚 
"教育科研"这门课程的教学目的不只是要教给学生搞教育科研的基本方法,还有其它四个方面不容忽视,即:激发学生对教育研究的热爱;增强学生的教育问题意识;将"教育研究"培养成学生的一种习惯;塑造学生良好的学术道德规范等。
关键词:教育科研 课程 教学目的 
“教育科研”课“大教学目的”观
《滁州学院学报》2008年第6期85-86,共2页陈宪恩 贾万刚 
"教育科研"这门课的教学目的不只是要教给学生搞科研的基本方法,还有其它四个方面不容忽视,即,一,激发学生对教育研究的热爱;二,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授予学生一双敏锐的、善于发现的眼睛;三,将"研究"培养成学生的一种习惯;四,塑造学生...
关键词:教育科研 大教学目的 
论教学观的后现代转换被引量:1
《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8年第3期122-123,共2页梁雪斌 赵莹 
一、教学目的观:由培养“完人”走向培养具有批判能力的公民传统的教学较多关注认知领域,以学生学习与掌握多而全的显性知识体系为根本目的,学生的非认知能力未得到充分发展,以致教学出现了这样一种局面,“一个人可以理解所有关于...
关键词:教学观 现代转换 知识体系 学生学习 教学目的观 认知领域 批判能力 认知能力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