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因数

作品数:425被引量:111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理学更多>>
相关作者:张文忠陈碧琴乐茂华蒋明玉吴伟朝更多>>
相关机构:学研究院宜兴市实验小学西南大学首都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教委科研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属高校自然科学基础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经历动手操作 发展模型意识
《小学教学设计》2025年第2期80-80,共1页顾英杰 
将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合起来教学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问题模型,具体可以设计如下教学过程。一、动手操作,初明算理。1.出示任务。亮亮有两种游戏小棒,①号小棒长12厘米,②号小棒长18厘米。(1)把①号、②号小分割成同样长(整厘米...
关键词:最大公因数 最小公倍数 动手操作 模型意识 明算理 小棒 教学 
公因数和公倍数
《小学生学习指导》2024年第30期24-25,共2页相辉 
同学们学习了公因数和公倍数的知识后,可以解决下面一些数学问题:公因数利公倍数【例1】有两根长度分别是40米和56米的木料,现在要把它们锯成一样长的短木且都没有剩余,每根短木最长多少米,一共可以锯成多少段?
关键词:公倍数 公因数 数学 
基于方法相通的连续课循证实践——以“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新授课与跟进练习课为例
《小学数学教师》2024年第10期19-25,共7页徐添 倪新美 孙柏青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课程理念”中指出,课程内容组织,重点是对内容进行结构化整合;而在“教学建议”中也明确提出,重视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改变过于注重以课时为单位的教学设计,推进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体现数学知识之...
关键词:核心素养 课程理念 最大公因数 循证实践 最小公倍数 练习课 教学建议 教学设计 
借助几何直观 理解概念本质——“质数与合数”教学设计与思考
《小学数学教师》2024年第5期41-46,共6页吴恢銮 施娇娥 
课前慎思。“质数与合数”是“数的整除”单元的核心课之一,上承因数与倍数以及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知识,又是以后学习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分数的约分与通分的重要基础。从数概念建构和发展的角度分析,之前对数的分类,按照数的...
关键词:概念建构 概念本质 最大公因数 最小公倍数 几何直观 自然数 核心课 整除 
整数集中最大公因子存在性的初等证明
《高中数学教与学》2024年第5期52-53,共2页孙硕 徐阳 
2023年扬州大学大学生科创基金项目“带余除法的研究应用”(编号:202311117018Z)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资助项目(数学与应用数学,PPZY2015B109)”经费资助.
带余除法作为数学中的一种基本的计算方法,贯彻于从小学到大学阶段的代数学习[1],并广泛运用于代数领域,是辗转相除法、余数定理、整除性问题的基础.人教版的五年级数学教材(下册)给出了两个正整数的“最大公因数”的定义,并给出了计算...
关键词:最大公因子 最大公因数 最大公约数 辗转相除法 带余除法 整除性 正整数 五年级数学 
一起做彩篮
《课堂内外(智慧数学)(小学版)》2024年第3期41-41,共1页廖桉多 虫原(图) 
最近,我们班非常流行自己动手制作彩篮,彩篮是用彩色丝带编制而成的。我也准备动手做一个试试,我把制作步骤分成了4步。第1步:剪彩丝。我有两根彩色丝带,一根长75厘米,一根长100厘米。我需要把它们剪成相同的彩丝段,并且没有剩余。当然...
关键词:最大公因数 制作步骤 动手制作 动手做 彩丝 丝带 彩色 
“万恶”的参考答案
《创新作文(初中版)》2024年第3期23-23,共1页蒋驰宇 张再梅(指导) 
在浩瀚的知识海洋里,我有点力不从心,不是被地理的经纬网“网住”,就是被数学的公因数“攻击”,抑或被英语的阅读理解“卡住”,就连相对友好的语文也亮出“参考答案”来扰乱我的心……说起这“参考答案”,在小学就把我坑惨了。
关键词:参考答案 经纬网 阅读理解 公因数 语文 小学 
老师,为什么可以这样求最大公因数——以“最大公因数”为例谈基于数学理解的教学设计
《数学教学通讯》2024年第7期28-30,59,共4页蒋世雷 张宇琼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部分教师过分关注知识“是什么”和“怎么做”,较少关注“为什么”。教师只有深入研读课标和教材,把握数学的本质,强化对数学本质的理解,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基于数学理解进行教学设计,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最大公因数 数学理解 教学设计 
三变元非线性欧拉函数方程Φ(xyz)=Φ(x)(Φ(y)+Φ(z))的可解性
《宜春学院学报》2023年第12期21-24,共4页阳连武 张华清 张军桃 
利用初等数学方法和欧拉函数的若干性质,研究了三变元非线性欧拉函数方程Φ(xyz)=Φ(x)(Φ(y)+Φ(z))的可解性问题,证明了该方程的正整数解存在性定理,给出了该方程的正整数解的一般形式,并求出了当x≤20时该方程的所有正整数解。
关键词:欧拉函数 非线性不定方程 正整数解 最大公因数 
“乘法分配律”在学与教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小学数学教师》2023年第6期77-80,共4页王伟群 
乘法分配律是指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先把两个数分别与这一个数相乘,再相加,用字母表示为(a+b)×c=a×c+b×c(a、b、c是任意实数)。相反地,a×c+b×c=(a+b)×c是乘法分配律的逆运用(或称提取公因数),是指在求两组两个数乘积的和时,...
关键词:乘法分配律 学与教 公因数 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相乘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