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氨酸产生菌

作品数:32被引量:46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相关作者:李茜张石峰林稚兰曾宪贤甄卫军更多>>
相关机构:复旦大学新疆大学烟台大学天津科技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中国酿造》《工业微生物》《微生物学杂志》《生物加工过程》更多>>
相关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谷氨酸产生菌诱变技术的研究进展
《化工设计通讯》2020年第10期94-95,共2页覃菲菲 
谷氨酸是工业发酵领域重要的氨基酸之一,由于菌种开发技术较为落后,使得谷氨酸产生菌的产酸率低。其中技术难度最高的是改变菌株特性,如何通过诱变技术使产酸率提高是目前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依据目前的研究成果,综述了物理诱变技术、化...
关键词:谷氨酸产生菌 诱变育种 常压室温等离子体诱变 
碳酸盐对谷氨酸产生菌在缺氧条件下产有机酸的影响被引量:4
《生物加工过程》2011年第5期22-26,共5页于芳 郑璞 倪晔 董晋军 王兴林 孙志浩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资助项目(2006AA020301-09)
考察谷氨酸产生菌在缺氧条件下积累L-乳酸和琥珀酸的情况。结果表明:在缺氧条件下,嗜乙酰乙酸棒杆菌(Corynebacterium acetoacidophilum)ATCC 13870积累有机酸的浓度随菌体密度的增大而增加,其中琥珀酸和乳酸积累的最适pH分别为7.5和8.0...
关键词:谷氨酸产生菌 乳酸 代谢流 缺氧 琥珀酸 
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对pH值要求有何不同?谷氨酸产生菌又有何不同?
《发酵科技通讯》2009年第4期26-26,共1页
各种微生物都有其最适生长的pH值范围。大多数微生物最适生长pH值为5-9。大多数细菌的最适生长pH值为6.5-7.5;霉菌最适生长pH值为4.8-5.8;酵母菌最适生长pH值为3.5~6.0。
关键词:PH值 微生物 谷氨酸产生菌 种类 生长 酵母菌 
谷氨酸发酵碳源有哪些? 它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发酵科技通讯》2009年第3期25-25,共1页
几乎所有的谷氨酸产生菌都不含淀粉酶,不能直接利用淀粉。可以作为谷氨酸发酵碳源的有:葡萄糖、果糖、蔗糖、麦芽糖、醋酸、乙醇等,其中以葡萄糖、蔗糖为最佳。
关键词:谷氨酸发酵 碳源 谷氨酸产生菌 直接利用 淀粉酶 葡萄糖 麦芽糖 蔗糖 
发酵过程中的温度怎样控制为好?
《发酵科技通讯》2009年第3期36-36,共1页
由于不同的菌体对温度的敏感性不同,因此不同的菌种要控制不同的温度。谷氨酸产生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一般为30℃~32℃,产生谷氨酸的发酵最适温度一般为34℃~37℃。
关键词:最适生长温度 发酵过程 控制 谷氨酸产生菌 最适温度 敏感性 菌体 
利用纸层析法分离谷氨酸产生菌及摇瓶发酵条件的研究被引量:2
《中国酿造》2009年第8期146-149,共4页宫春波 程立坤 程敏 
通过对几份土样的初筛比较研究发现,活禽摊土是谷氨酸产生菌的较好的生长环境。利用纸层析法对初筛菌株进行复筛,定向筛选到1株谷氨酸产生菌,初步鉴定为1株短杆菌(Brevibacterium sp.)。比浊法测定其生长规律为:延滞期为0h^6h,对数生长...
关键词:谷氨酸 筛选 层析法 短杆菌属 
筛选谷氨酸产生菌应怎样采样
《发酵科技通讯》2009年第1期23-23,共1页
采样要注意针对性,要收集那些我们所要寻找的有可能存在的微生物样品。往往微生物的某些生理特征可以为样品的采集提供线索,谷氨酸产生菌一般都是好气性的腐生菌,根据现有的谷氨酸菌种筛选来源分析,从淀粉厂、酱油厂、食品厂以及动...
关键词:谷氨酸产生菌 菌种筛选 采样 生物样品 生理特征 生长繁殖 微生物 腐生菌 
物理诱变技术在谷氨酸产生菌选育中的应用
《种子》2007年第3期91-93,共3页李茜 张石峰 甄卫军 
新疆中小企业技术新基金项目(CXJJ2002-08)。
简述了几种物理诱变技术对谷氨酸产生菌的作用。着重介绍了采用低能N+离子束注入技术,以D110、D110B为出发菌进行了诱变选育试验。摇瓶产酸率分别比出发菌提高了35.5%和36.7%,这将有利于高产菌株的工业化试验。
关键词:诱变选育 谷氨酸产生菌 辐射 离子注入 
谈谈溶氧的在线监控问题被引量:1
《发酵科技通讯》2003年第4期35-36,共2页林灯 
谷氨酸产生菌是一种好氧兼性厌氧菌,且在发酵过程中,只能利用溶解在料中氧.氧是难溶于水的气体,在料液中饱和浓度为8mg/L左右,只够维持菌体20多秒钟的需要.因此在发酵不同时段中都需不断通入一定通风比的无菌空气,以及一定搅拌强度等来...
关键词:谷氨酸产生菌 溶氧 在线监控 呼吸强度 谷氨酸发酵 
低能N^+离子注入谷氨酸产生菌诱变选育及其发酵的研究被引量:4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2年第4期428-432,共5页甄卫军 李茜 张石峰 曾宪贤 高林 李江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 0 0 0 1);乌鲁木齐重大科技攻关项目(Y0 0 10 )资助
采用低能N+离子注入技术,以D1 1 0 和D1 1 0B为出发菌进行了诱变选育高产谷氨酸菌株和发酵的试验研究。通过研究已经初筛到两株高产菌株D52 2 1 和B32 63,其多批次摇瓶平均产酸分别达到 8.4%、7.5 %,比出发菌分别提高 3 5.48%和 2 5 %....
关键词:低能N^+离子注入 谷氨酸 诱变选育 发酵生产 味精 发酵周期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