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民族

作品数:2248被引量:5208H指数:2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历史地理更多>>
相关作者:徐杰舜杨顺娥李妍刘炜胡欣更多>>
相关机构:新疆医科大学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西民族大学中央民族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汉语学习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两岸四地公文语体、语汇的差异被引量:6
《汉语学习》2001年第2期51-54,共4页柴俊星 
关键词:公文语体 语汇 变体 共同语 语言发展 差异 民族语言 成语 汉民族 差别 
“死亡”代语及其文化意蕴被引量:13
《汉语学习》1998年第5期30-33,共4页疏志强 
关键词:禁忌语 委婉语 死亡价值观 文化意蕴 语言现象 汉文化 死亡观 民俗文化 翘辫子 汉民族 
从汉朝“涉家熟语”看汉民族的家观念──兼谈汉民族家观念的成因被引量:1
《汉语学习》1998年第2期39-42,共4页乃玉 承子 
从汉朝“涉家熟语”看汉民族的家观念──兼谈汉民族家观念的成因乃玉,承子零段注《说文》说,“家”的本义为“之”,后来“引申假借以为人之也……久而忘其字之本义,引申之意得冒据之。”由此看来,“家”原本只是一个单纯的空间概...
关键词:汉民族 家观念 “家” 熟语 朝鲜族 家本位 汉语 朝鲜语 思维方式 中国封建社会经济 
汉语商标词语的借用及其意义的错位被引量:11
《汉语学习》1997年第2期35-38,共4页维佳 
汉语商标词语的借用及其意义的错位维佳商标是刻划或印在商品表面或包装上的一种标志(图画或文字),它可以把某种商品与同类其它商品区分开来,同时也具有一定的促销作用。为了让自己的产品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生产厂家十分重...
关键词:汉语商标词 汉字商标 音译 汉民族 寓义 汉语借词 语言文字 思维方式 社会心理 语义内容 
神秘的文化符号“九”被引量:3
《汉语学习》1996年第4期42-46,共5页范克春 
神秘的文化符号“九”范克春ξ0某些数字,因为汉民族的独特阐释,成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符号",以至在长达数千年的中国历史上,产生了一种奇特的文化功能。这种现象,和其他文化语言现象一起,构成了独具一格的汉民族的文化语言。这...
关键词:文化符号 汉民族 文化功能 《周礼 语言符号 文化内涵 甲骨文 数字 帝王 自然数 
汉语中有关花草树木成语的文化内涵被引量:5
《汉语学习》1994年第6期44-47,共4页李大农 
汉语中有关花草树木成语的文化内涵李大农汉语中与花草树木有关的成语多达一百五十余条。这些成语表达了丰富的汉民族文化内涵。汉语成语是具有历史资格的定型词语,它们大多来源于古代,经过几百年语言发展过程中不断的筛选与锤炼,至...
关键词:文化内涵 汉语成语 汉民族文化 树木 象征 佛教文化 文化内容 花草 文化意义 汉文化 
吃与中国文化漫谈被引量:4
《汉语学习》1994年第3期53-54,共2页温锁林 
吃与中国文化漫谈温锁林来中国学汉语的外国朋支,对中国人见面时用"吃了吗"招呼往往感到不好理解。要让他们掌握汉语中众多的与"吃"有关的词语表达的意思,那就更不容易了。语言习惯,跟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和心理特点密切相关。考...
关键词:中国文化 新词语 汉民族 文化心理 中国传统文化 《现代汉语词典》 对外汉语教学 思维定势 马克思主义 文化因素 
汉语新外来语的文化心理透视被引量:37
《汉语学习》1993年第1期35-40,共6页王铁昆 
语言诸要素中,词汇是最活跃也是最具文化特质的,因此,历来探讨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往往从词汇入手,而外来语(foreignism)则是这方面研究的重要素材。 外来语,又称“外来词”(alien word)“借词”(borrowing)。它是指从外民族语言中借用过...
关键词:外来语 汉语语素 音译词 英语 文化心理 意译词 原词语 汉民族 卡拉OK 民族语言 
说说“彼此彼此”被引量:1
《汉语学习》1992年第6期39-40,共2页范庆华 
“彼此”是由意义相对的“彼”与“此”联合构成的词,“彼此”,用于人与人之间表示“双方”之意。 在言语交际中,“彼此”经常叠用为“彼此彼此”。作为客套话,“彼此彼此”表示双方都一样。比如: (1)甲:“您辛苦了!” 乙:“彼此彼...
关键词:外国留学生 汉语水平 套话 叠用 真值 汉民族 台甫 言语交际 拙荆 尊夫人 
自谦语
《汉语学习》1991年第6期38-39,共2页陈波 
汉民族重社会,作为汉民族文化载体的汉语专有一些符合礼貌要求的自谦语。什么情况下需要使用自谦语呢? 1.当别人赞扬自己时需要自谦。有人见你忙得不可开交,说你太辛苦了,并赞美你“受苦受累,任劳任怨”,你就应该使用自谦语“没什么”...
关键词:自谦语 老教师 汉民族文化 文学遗产 汉语 会说 新来乍到 广众 研究员 公开教学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