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死前的严监生》

作品数:99被引量:15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罗才军刘仁增朱瑛王瑶姚昌炳更多>>
相关机构:上虞市阳光学校福州市连江县实验小学学研究院长江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语文教学通讯(小学)(C)x
条 记 录,以下是1-7
视图:
排序:
《临死前的严监生》教学设计
《语文教学通讯(小学)(C)》2018年第11期27-28,共2页冀剑锋 
【教学目标】 1.认识“监、侄、郎”三个生字,能读准并理解“穿梭、诸亲六眷、两茎灯草、登时”等词语,揣摩这些词语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关键词:教学设计 严监生 教学目标 表达效果 词语 生字 揣摩 
《临死前的严监生》教学设计
《语文教学通讯(小学)(C)》2018年第4期30-31,共2页蓝芳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生字词。2.通过品读严监生临死前的动作、神态的语句,揣摩严监生内心活动,发挥想象,感受严监生这个鲜活的人物形象。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神态+动作”的细节描写方法,学以致用。4.利用原著,拓...
关键词:严监生 教学设计 人物形象 教学目标 朗读课文 内心活动 课文内容 描写方法 
说说《临死前的严监生》的教学被引量:1
《语文教学通讯(小学)(C)》2017年第5期50-51,共2页余映潮 
【课文品读】本文节选自吴敬梓的古典讽刺小说《儒林外史》第五回。严监生是《儒林外史》中的一个人物形象。在小说里,他是一个有钱人。这个片段记叙了严监生临终前,因灯盏点了两茎灯草、伸着两根指头不断气、直到赵氏挑掉了一茎,才一...
关键词:严监生 《儒林外史》 讽刺小说 人物形象 吴敬梓 课文内容 文品 细节描写 简洁生动 课后练习 
从“自学单”导学,看学习方式的变化——以《临死前的严监生》为例
《语文教学通讯(小学)(C)》2012年第3期26-27,共2页包林军 
我们的课堂习惯于从"好教"的角度来思考和设计。"自学单"导学课堂,是更多关注学生学的方式的积极探索,它的要旨是更多地从"好学"的角度思考问题,站在学生立场来安排学习进程,改变课堂结构。
关键词:学习方式 导学 自学 严监生 课堂结构 学生立场 学习进程 
古典小说名著教什么? 怎么教?——以《临死前的严监生》为例
《语文教学通讯(小学)(C)》2011年第5期34-35,44,共3页罗才军 
在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中,选编了不少的古典小说名著片段。这对于中华古典文化的传承和文言语文的习得,都有相当的助益。尤其是这些片段都选自我们耳熟能详的、在中华古典小说中熠熠生辉的名著,其艺术造诣和语文学习价值远远超过了一...
关键词:古典小说 名著 小学语文教材 严监生 古典文化 学习价值 艺术造诣 中华 
《临死前的严监生》教学录评
《语文教学通讯(小学)(C)》2010年第7期38-42,共5页吉春亚 熊生贵 
教学目标 1.能结合文中的注释和上下文说出词语的意思。
关键词:教学目标 严监生 上下文 注释 合文 
着眼语言形式 着力语言运用——《临死前的严监生》教学实录与评析被引量:1
《语文教学通讯(小学)(C)》2010年第4期39-42,共4页刘仁增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严监生这个鲜活的人物形象;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动作神态描写人物的写作方法,并尝试模仿迁移;激发学生阅读中外名著的兴趣。
关键词:严监生 语言形式 教学实录 语言运用 人物形象 朗读课文 课文内容 写作方法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