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灰吟》

作品数:150被引量:41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周乐周天泽陈莹莹黄培李天贤更多>>
相关机构:苏州工业园区第二实验小学如皋市外国语学校首都师范大学北京新东方扬州外国语学校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石灰的“前世今生”
《农村青少年科学探究》2025年第1期83-84,共2页江南 
《石灰吟》是明代诗人于谦所作的一首诗。相传有一天,他信步走到一座石灰窑前观看师傅们煅烧石灰,只见一堆堆青黑色的山石,经过熊熊烈火焚烧之后,都变成了白色的石灰,于是有感而发,作诗一首。
关键词:石灰窑 熊熊烈火 前世今生 有感而发 煅烧 《石灰吟》 
品悟感知延伸——《石灰吟》《竹石》组诗教学实录及评析
《小学语文教学》2024年第33期44-47,共4页黄静宜(执教) 王红燕(评析) 
一、初读古诗,读出节奏师:幼而学语,壮而行文。今天让我们继续畅游在国学的海洋中,一起学习两首新的咏物诗。(出示课题和作者)师:我们先来读一读题目和作者。生:《石灰吟》,明,于谦。《竹石》,清,郑燮。师:是的,《竹石》的作者叫郑燮。...
关键词:第一课 郑燮 品悟 教学实录 《竹石》 第四单元 咏物诗 读古诗 
还原意象,开掘古诗的文化底蕴——《石灰吟》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教学》2024年第27期54-57,共4页彭俏 
【教学设想】2022年版课标首次将“文化自信”列入语文课程的首位核心素养目标,其解释是指学生认同中华文化,对中华文化的生命力有坚定信心。通过学校教育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意识越来越受到教师的关注。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以“理想和信...
关键词:核心素养 自信意识 文化自信 中华文化 语文课程 教学设想 教学设计 坚定信心 
小学语文古诗组读对比教学探析——以《石灰吟》《竹石》为例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4年第10期65-67,共3页刘嘉萱 冯子鹤 
在小学语文古诗组读教学中,深入梳理并分析两首诗的共性及个性,便于学生对比学习,解诗意,悟诗情,有利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本文以《石灰吟》《竹石》为例展开古诗组读教学研究,从读法含义、意象画面、诗人精神世界、文化内涵四个方...
关键词:《石灰吟》 《竹石》 对比阅读 组诗教学 
解读古典诗词,感受语言魅力———以《石灰吟》为例
《杂文月刊(下半月)》2024年第4期0041-0043,共3页李蕾 
《石灰吟》是明代诗人于 谦的一首经典之作,其深刻 的思想内涵与精湛的艺术表 达,使之成为古代诗歌中的 名篇。此诗以其简洁明快的 语言、深刻的人生哲理,成为 小学语文教材中不可或缺的 经典篇目。通过学习这首诗, 学生不仅能够领略到...
聚焦“任务”品人物 感悟“清白”鉴内涵——六下《石灰吟》教学
《小学教学设计》2024年第10期32-34,共3页闫海红 
【教学目标】1.创设“‘励志人物榜’网络评选活动”主题情境,展开“了解生平”“赏读作品”“感悟志向”三个递进式的任务,理解诗句大意,感受石灰形象,感悟诗人不畏艰难、不怕牺牲、正义凛然的崇高品质。
关键词:正义凛然 递进式 教学目标 赏读 主题情境 感悟 崇高品质 励志 
于谦诗中的正气与清廉
《清风》2024年第3期56-56,共1页刘绍义 
“千锤百炼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的诗,最有名的莫过于《石灰吟》了,不说这首诗家喻户晓、孺妇皆知,但要比我手边这几首诗有名得多。但相比之下,我手边这几首诗更耐人寻味,发人深省。“清风一...
关键词:于谦 千锤百炼 耐人寻味 发人深省 《石灰吟》 
凛然碎身留清白——《石灰吟》课堂实录与评析
《江西教育》2023年第34期55-59,共5页罗海云 刘友开 
【教学目标】1.正确无误读,流畅不卡壳;掌握生字“焚”;理解重点词语、诗句的含义。2.能借助资料,感受古诗的意境美,感悟作者借石灰表达“要留清白在人间”的铮铮誓言,品悟作者潜藏在誓言背后的“忠心义烈”的高洁品质,初步感受“文如...
关键词:铮铮誓言 课堂实录 文如其人 品悟 教学目标 重点词语 诗的意境 
咏物诗知识挖掘及教学建议——以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古诗三首》为例
《语文建设》2023年第14期11-16,共6页吕俐敏 李贵银 
咏物诗是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古诗的一个重要类型,也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重要门类之一,具有“主于一物”“托物寄怀”“物我融合”等鲜明的文体特点。本文通过对咏物诗写作传统、写作特点、艺术评价标准等方面的梳理,挖掘咏物诗的知识。以...
关键词:咏物诗 《马诗》 《石灰吟》 《竹石》 教学建议 
任务驱动 比较研读 品悟诗情——六下《石灰吟》《竹石》组诗教学实录及点评
《小学教学设计》2023年第10期39-42,共4页陆智强 王红霞 
【教学流程】板块一:复习导入,揭题释题1.回忆所学,导人新课。师: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马诗》,一起来背一背。(生齐背《马诗》)师:我们在琅琅书声中感受着诗人李贺渴望建功立业而又不被赏识所发出的悲叹。2.齐读诗题,理解题意。
关键词:理解题意 任务驱动 复习导入 教学实录 教学流程 揭题 新课 悟诗情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