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道德教育

作品数:919被引量:1886H指数:1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戚万学郑富兴朱小蔓王慧易连云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本期导读
《教育科学论坛》2025年第1期4-4,共1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德育评价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德育评价是学校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本文回溯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德育评价研究的演进路径,总结了基本特征,厘清了演进逻辑,指明了发展方向,是扎根中国大...
关键词:德育评价 学校道德教育 立德树人 有效策略 一体化教学 演进路径 断裂现象 解构与重构 
论道德直觉理论对学校道德教育的启示
《教育进展》2025年第1期109-115,共7页代禧嫒 张佳慧 
自道德心理学情感革命以来,以社会直觉主义(SIM)为代表的研究对传统的理性主义模式提出了批判。这一学派认为道德判断不完全由人的理性决定,而是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迅速自动的道德直觉的影响。文章从道德判断、道德直觉和学校德育的概念入...
关键词:道德直觉 道德判断 学校道德教育 
情绪转向:道德神经科学视野下学校道德教育的突破与挑战
《中国远程教育》2024年第12期15-23,共9页刘争先 
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一般项目“音乐影响道德判断的脑机制及其教育启示研究”(项目编号:BEA200115)。
自启蒙运动以来,理性主义逐渐成为学校道德教育的主导范式。理性主义范式在促进学生道德认知和道德推理发展的同时,因其忽视、否定学生的情绪感受,造成学校道德教育实效性低甚至反道德教育的非预期后果。21世纪以来,道德神经科学对于情...
关键词:情绪转向 道德情绪 道德神经科学 道德教育 
小学班级管理与道德与法治课程有效融合的实践探究
《新校园》2024年第8期81-82,共2页费勤芳 
道德与法治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课程,它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班主任既是班集体的管理者,又是班集体的领导者,是学校道德教育的主要执行者。班主任工作中的德育工作和道德与法治的核心素养高度关联,有较高的契合度。班...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 班集体 核心素养 学校道德教育 班级管理工作 实践探究 立德树人 班主任 
姜子豪,刘潞:学校道德教育存在趋向于培养“公共人”的美丽风险
《中小学德育》2024年第7期80-80,共1页
姜子豪,刘潞在《当代教育科学》2024年第4期《学校道德教育的美丽风险及制度防范一一基于公共生活伦理的分析》一文中指出,当前学校的道德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在某种程度上呈现出盲目迎合公共生活底线要求的趋势,造成规范主义的突显...
关键词:学校道德教育 规范主义 道德情感 道德理性 理论研究与实践 理性与情感 制度防范 利益得失 
以“谦让”构建学校德育新生态
《新校园》2024年第6期11-12,共2页李晨民 
学校道德教育既要整体推进,也需要寻求一个可以突破的“点”继而“点到不止”育整体发展的人。“谦受益,满招损”作为耳熟能详的劝诫,不仅是结果的追求,即便是回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轴思考,谦虚与礼让都是最值得传承的美德,也是新代新...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学校道德教育 面向学生 学校德育 统整 终身受益 整体推进 谦让 
粤港同心促发展 携手共育芳满园
《师道(教研)》2024年第6期173-173,共1页袁慧 
课题“基于‘名师课堂’实践共同体建构的课程思政能力提升研究”研究成果。
一、“一课两讲”的意义“一课两讲”交流计划是由田家炳基金会、中国香港教育工作者联会发起,广东省教育研究院为专业指导单位,粤港澳大湾区中小学校长联合会为协作单位组织的活动,旨在推动香港地区与内地教育交流,以促进两地教师沟通...
关键词:数字化转型 教育研究院 中小学校长 智慧教育 教研模式 学校道德教育 教育工作者 名师课堂 
正义感培育的理论创新与实践理路——评《儿童的正义感及其培育》
《中国教育学刊》2024年第5期I0002-I0002,共1页董柏林 
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正义感是自由平等的公民自觉遵循正义原则进行行动或评判的欲望和情感倾向,它有助于人们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合作体系。培育公民正义感是学校道德教育的重要任务,有助于学校实现善治的目标,对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
关键词:陕西师范大学 学校道德教育 立德 情感倾向 正义感 正义原则 良善生活 实践进路 
学校道德教育的美丽风险及制度防范——基于公共生活伦理的分析
《当代教育科学》2024年第4期29-36,共8页姜子豪 刘潞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制度德育视角下的学校文明秩序构建”(项目编号:DEA190355)的研究成果之一。
以伦理的视角看,公共生活受陌生人伦理和契约伦理的支配。陌生人伦理排斥道德情感,契约伦理过分注重个人权利和形式合理性,导致美德丧失了存在的空间,本该具有崇高性的道德在公共生活中被拉向了底线水平。当前学校的道德教育理论研究与...
关键词:道德教育 公共生活 契约伦理 陌生人伦理 制度正义 
学校道德教育中人的失落与复归
《中国德育》2024年第5期43-47,共5页乐妮妮 王贤德 
湖州学院2021年度校级科研项目“后疫情时代大学生就业心理困惑与教育对策研究——以湖州学院为例”(2021HXSK15)研究成果。
学校道德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人的品德的自主建构和发展。然而,在学校道德教育实践中却存在明显的人的失落:目标的“趋同化”设定模糊了学生的品德差异,内容的“抽离式”重组遮蔽了学生的道德生活,方法的“说理式”运用忽略了学生的...
关键词:学校道德教育 人的失落 人的复归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