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理》

作品数:92被引量:51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李文荣黄晓霞李文田李家清常立新更多>>
相关机构:唐山师范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包头师范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理科基地创建名牌课程项目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学科=历史地理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中国地理》入选海峡两岸出版交流30周年优秀版权图书
《中国大学教学》2019年第1期F0004-F0004,共1页
本书由刘盛佳主编,杨宝亮、傅爱民、龚胜生编著。1996年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1997年在台湾地区由文化大学出版部发行。
关键词:出版交流 《中国地理》 海峡两岸 高等教育出版社 图书 版权 台湾地区 大学 
高师《中国地理》实践教学改革探讨被引量:1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8年第5期31-32,共2页薛青河 
集宁师范学院教改课题:新课标背景下高师中国地理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JGKT2015029)
实践教学是地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地理实践教学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上更显其特色。文章分析了中国地理实践教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结合本人多年的区域地理课程教学实践,提出了新课标下高师地理专业中国地理实践环节改革的措施。
关键词:新课标 高师中国地理 实践教学 改革 
高师院校学分制下《中国地理》课程设置的思考被引量:3
《阴山学刊(自然科学版)》2015年第2期72-76,共5页常立新 
包头师范学院重点课程建设项目(课程号:w1241013)
随着中国高等师范院校学分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深化,地理科学专业的课程设置也需要进一步优化和调整。本文就地理科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中国地理》的地位和作用,与中学地理的密切关系,以及大学与中学阶段"中国地理"课程存在的内容和...
关键词:学分制 中国地理 课程优化 
师专《中国地理》教学探讨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第3期195-198,共4页覃照素 
《中国地理》是高校地理系必修的一门主干课程 ,也是学生了解国情的重点课程 .该课程教学质量的好坏 ,将关系到学生能否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学地理教师 .文章针对师专学生学习《中国地理》的态度与现状 ,并就如何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提高...
关键词:师专 《中国地理》 电教媒体 重点课程 师生关系 学习兴趣 爱国主义情感 创新能力 
论素质教育与《中国地理》教学改革被引量:5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第3期166-168,共3页刘玉振 
文章以素质教育思想为指导 ,探讨了中国地理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与方法 .指出采取更新观念 ,注重知识结构的更新 ,提高学生熟悉地理图象的判读原理等措施 。
关键词:《中国地理》教学 教学改革 素质教育 知识结构 高校 综合分析能力 
《中国地理》课程项链式教学法探讨被引量:1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第3期119-123,共5页王静爱 顾晓鹤 黄晓霞 王勇 李兴 
教育部国家理科基地创建名牌课程项目
文章结合在多年的《中国地理》教学经验 ,探索了“教师引导—学生为主体—信息技术支持—师生互动”的区域地理教学模式 ,总结出利用电视、摄像的“项链式”教学法 .该法可培养学生采集和处理信息。
关键词:项链式教学法 《中国地理》 互动教学 教学模式 高等教育 区域地理 
《中国地理》课程改革与教材建设理念研究被引量:1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第3期147-150,共4页满都呼 
分析地理科学的发展历程以及区域地理形成和发展的大背景 ,明确《中国地理》课程的内容体系的地位和作用 ,指出发挥学科优势、适应时代和地区要求是本课程改革和建设的总目标和必由之路 .
关键词:《中国地理》 课程改革 教材建设 学科定位 高等教育 区域地理 教学改革 
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中国地理》教学水平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第3期151-154,共4页孙汉群 
文章论述了《中国地理》课程的系统性、综合性、科学性和区域性 .指出《中国地理》课程的教学需要应用多媒体、网络和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 .应用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等现代地理教学技术来辅助《中国地理》教学 ,能够...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 《中国地理》教学 多媒体地理信息系统 教学改革 课程结构 教学内容 区域地理 
《中国地理》教材改革之我见被引量:3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1999年第3期54-57,共4页王彦丽 
根据地理科学和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结合多年从事《中国地理》教学经验,提出了《中国地理》教材改革的设想和措施。
关键词:中国地理 教材改革 地理科学 社会经济发展 设想和措施 
谈大学地理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
《凯里学院学报》1998年第2期95-96,共2页顾永泽 
大学是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阵地。一个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就必须不仅具有适应新形势所需的科学文化素质,还必须具有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质,由此可见,大学在进行学科教育的同时,不能忽视学生高尚品...
关键词:德育渗透 大学地理 教学过程 地理教学 德育教育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学科教学 《中国地理》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教学内容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