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法

作品数:1394被引量:843H指数:10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邢红军石尧杨琳胡扬洋王佩其更多>>
相关机构:首都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中学生数学(高中版)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巧用圆的定义求轨迹
《中学生数学(高中版)》2019年第5期50-50,共1页洪建英 
在'直线和圆的方程'这一章中常碰到一些求轨迹方程的题,常见解答过程如下:题1一条线段AB(|AB|=2a)两端点A和B分別在x正轴和y正轴上滑动,求AB中点M的轨迹方程.解设A (m,0),B (0,n),M (x,y),则x=m/2.
关键词:轨迹方程 定义法 
巧用圆锥曲线定义
《中学生数学(高中版)》2019年第4期5-6,共2页马淑杰 
圆锥曲线的定义体现了其上的点所满足的本质特征,深入理解并灵活应用定义解决问题能够有效地简化解题过程,提高解题效率.本文以椭圆为例来说明运用圆锥曲线定义解题的优势.如图1,根据椭圆定义.
关键词:圆锥曲线 几何条件 定义法 已知点 轨迹方程 
一道折叠问题的探究
《中学生数学(高中版)》2019年第3期7-8,共2页钟清 
立体几何中的折叠问题是将平面图形沿某直线翻折成立体图形,再对折叠后立体图形的线面位置关系和某些几何量进行论证和计算.折叠问题的探究须充分利用折叠前后的不变量和不变关系,在变与不变中解决问题,它对把握空间与图形的能力提出了...
关键词:二面角 BEC 平面角 解析几何 立体图形 定义法 法向量 立体几何 余弦值 直线方程 解题思路 
延展平面法求二面角在解高考题中的应用
《中学生数学(高中版)》2018年第11期26-28,共3页黄海 
立体几何中的二面角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数学概念,在求解两个平面没有明确交线的二面角或在题干给的条件不易找出二面角的平面角题目时,若用定义法求解,就要先找出二面角的棱,再找出二面角的平面角.几何里的"平面"就是从一些物体中抽象...
关键词:二面角 平面角 高考题 应用 立体几何 相交线 数学概念 定义法 
一道高考题的多种解法
《中学生数学(高中版)》2018年第6期16-16,共1页庞敏 魏波 
关键词:圆锥曲线 定义法 参数方程 
双曲线标准方程的求解方法
《中学生数学(高中版)》2016年第9期10-11,共2页张刚 
双曲线是圆锥曲线中重要的曲线形式之一,而求双曲线标准方程是双曲线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知识点之一。根据不同的已知条件采取相应的方法设方程,具有一定的技巧,恰当灵活地选取不同设法可以简化解题过程,避免出错。本文通过以下几例来说明...
关键词:标准方程 已知条件 解题过程 曲线形式 定义法 离心率 已知点 知所 求解方程 
用平面向量基本定理求数量积
《中学生数学(高中版)》2016年第8期18-19,共2页陈辉 
一、问题提出平面向量数量积,是高中数学的重点和难点,而常见的求数量积问题可以用定义法或坐标法去解决,即使要用平面向量基本定理进行转换处理的,背景也是以三角形或四边形为主,但在平时练习或者模考中以圆为背景的向量求数量积...
关键词:向量数量积 平面向量 定理 问题提出 高中数学 坐标法 定义法 四边形 
求点面距离的四种方法
《中学生数学(高中版)》2015年第10期16-17,共2页赵建勋 
关于点面距离在现行课本上只讲了定义,而没有讲其求法,更没有举例说明其应用,因而同学们解这类题常感困难,为帮助同学们解决这个问题本文特介绍几种方法,供解题时参考,现举例说明.
关键词:垂线段 文特 定义法 棱长 三棱锥 向量法 空间直角坐标系 体积法 面面垂直 正三棱柱 
善借垂面巧立足——垂面法求解线面角
《中学生数学(高中版)》2013年第8期4-5,共2页米召奎 
纵观近几年全国各地的高考试卷,线面角是立体几何的核心考点之一,也是高考数学必考的知识点之一.通常一作二证三计算,是求线面角的三步骤.解决线面角的关键在于“作”,即找到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一般主要运用定义法或向量法解决...
关键词:线面角 垂面法 求解 高考试卷 立体几何 定义法 知识点 “作” 
定义法证函数单调性学习心得
《中学生数学(高中版)》2012年第5期46-46,41,共2页张欣文 
我们在学习函数单调性时应倍感亲切,因为初中时已经接触过.当时有两句口诀人人都会讲,第一句:"y随x增大而增大".这就是高中所学的增函数.第二句:"y随x增大而减小."这就是减函数.当时没有点明函数的单调性,也没有强调单调区间,进...
关键词:函数单调性 学习心得 定义法 单调区间 减函数 增函数 高中 口诀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