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者文化身份

作品数:54被引量:138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更多>>
相关作者:刘彦仕张景华海镇盛程马学燕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文理学院中南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扬州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中国海洋大学青年教师科研专项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典籍俄译中的译者文化身份与主体性研究
《中国俄语教学》2024年第4期59-68,共10页张鸿彦 钟卉 
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2023国际中文教育研究课题“中国古代蒙学典籍在俄罗斯的译介及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23YH62C)的阶段性成果。
典籍俄译作为“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关键举措,构建了中俄文化沟通的桥梁。随着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译者文化身份问题和译者主体性研究越来越受到学界的重视。本文选取儒家典籍多个俄译本为研究对象,聚焦译者文化身份与译者主体性...
关键词:典籍俄译 译者主体性 文化身份 翻译策略 《论语》 
从“译以补儒”到“译为器物”——明清中外科技合译文人文化身份的“变”与“不变”
《中国科技翻译》2023年第4期54-57,共4页舒艾 万芳茹 
2022年度湖北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墨海书馆科学合译活动的文化互动研究”(22Q043);湖北工业大学博士科研启动基金计划项目“十九世纪中前叶(1807-1867)伦敦会科学译介研究”(XJ2021000702);湖北工业大学2022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省级研究项目“明清中外科技合译模式研究——以利玛窦和伟烈亚力为中心”(S202210500131)的阶段成果。
本文以徐光启和李善兰为代表,分析对比了明清中外科技合译文人的译者文化身份之异同。研究发现,两代合译文人在翻译中都呈现出传统儒家学者形象,然而,他们对于西学之用的具体目标又有所不同。本文的研究能够促进对明清科技合译行为的认...
关键词:科技合译 译者文化身份 徐光启 李善兰 儒家思想 
《中庸》的多译本解读与译者文化身份认同研究被引量:4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3期62-71,共10页吕世生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9ZDA338)。
汉学家的《中庸》译本或享有以经解经的美名,或因用中国哲学话语翻译而著称,都获得了尊重儒学文本的称赞,但细审之下却发现它们在形而上学层面都有背离儒学义理的情形。反观辜鸿铭的翻译,表面上看似偏离了儒学概念内涵,或因直接引用西...
关键词:儒学 《中庸》 理雅各 辜鸿铭 文化翻译 经典翻译 文化认同 
从葛浩文的归化、异化策略看译者文化身份——基于葛译莫言10本小说“乡土语言”语料库被引量:1
《淄博师专论丛》2019年第2期32-39,共8页李锦 
江苏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项目[KYCX18_2357]阶段性成果
在当今全球化的大语境下,译者面临着自我文化与他文化的矛盾,其文化身份不断受到冲击与挑战。译者对于自身文化身份的定位必然影响其文化态度,其文化态度在某种程度上则决定着译者对于翻译策略的选择。本文以葛浩文英译莫言10本小说“...
关键词:葛浩文 异化 归化 文化身份 乡土语言 语料库 
译者文化身份对翻译的影响——以《关雎》的三个英译本为例被引量:1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9年第6期121-123,共3页朱珠 贾爱武 
浙江省社科规划项目“19世纪西方现实主义文学问题重要文献翻译与研究”(16YSXK11ZD-4YB)阶段性成果
选取《关雎》的三个英译本,其译者阿瑟·韦利、杨宪益夫妇和许渊冲是三位文化身份各不相同的译者。通过对三个英译本进行分析,发现作为久居英国的犹太译者,韦利忠实于原诗的字面意义,偶有改动,以照顾西方读者的阅读感受;作为中西文化杂...
关键词:译者文化身份 《关雎》 阿瑟·韦利 杨宪益和戴乃迭 许渊冲 
红色旅游文本翻译中的译者文化身份构建被引量:3
《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年第4期9-12,共4页刘茂玲 陈艳 
2016年度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6SJD740023)
红色旅游文化是中国革命传统的精华和宝贵的文化资源,既有革命精神和革命事迹所集聚的精神文化,也有纪念地、标志物等物质文化。红色旅游文化的推广,是历史、现实和社会的要求。红色旅游文本的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要深入分析文本内含的民...
关键词:译者文化身份 红色旅游 文本翻译 关联理论 
后殖民翻译研究视域下的译者文化身份与翻译策略——以杨宪益译《前赤壁赋》为例被引量:1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8年第10期83-89,共7页杨延延 
后殖民翻译研究的角度是近年来翻译研究的一大热点。后殖民翻译研究视域下,译者的文化身份带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和主观倾向,对译者翻译策略有重大影响。文章通过剖析杨宪益译苏轼《前赤壁赋》,拟验证剖析译者文化身份与翻译策略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后殖民翻译研究 译者文化身份 翻译策略 《前赤壁赋》 
中国古典戏曲外译的译者文化身份、文本选择与阐释
《亚太跨学科翻译研究》2018年第1期8-17,共10页吕世生 
本文分析了中国人民大学团队翻译的中国戏曲英译本和阿林顿、艾克敦合译的中国戏曲英译本,发现两者呈现了不同特征,且这种特征往往与译者的文化身份相关:中国文化身份译者更关注译文与原文的一致性;西方文化身份译者更关注译文的接受。...
关键词:戏曲 翻译 文化翻译 戏剧翻译 
从《中庸》核心概念英译看译者文化身份
《青年时代》2017年第21期24-25,共2页徐雅欣 
汉语典籍英译对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有重要作用.文化身份是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的重要概念,译者文化身份的确立包括角色定位、自我的认同、他人的承认.本文以《中庸》为例,对辜鸿铭和理雅各的核心概念英译进行对比研究.从翻译动机和翻译策...
关键词:《中庸》英译 后殖民主义理论 文化身份 
译者的杂糅文化身份在文学翻译中的建构——兼评林语堂译作《记旧历除夕》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7年第7期75-78,共4页陈芳 
林语堂的杂糅译者文化身份,融汇了深厚的汉民族文化身份和独特的族裔散居者文化身份,他的翻译也受到两种不同文化身份的影响。杂糅的译者文化身份,促使他在翻译《记旧历除夕》等文学作品时能采用多种多样的翻译策略和方法,以直译和异化...
关键词:译者文化身份 汉民族 族裔散居者 直译 异化 意译 归化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