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东文

作品数:15被引量:2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杭州外国语学校更多>>
发文主题:课堂教学语文课堂主人公《紫藤萝瀑布》思维过程更多>>
发文领域:文化科学文学更多>>
发文期刊:《中学语文教学》《语文学习》《语文教学通讯》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定向点读式课堂教学范式略谈
《语文教学通讯》2022年第30期28-30,共3页程东文 
语文课堂定向任务及多点反馈相结合的导读教学模式简称定向点读式课堂教学范式,分为基本模式、发展模式、理想模式三个层次。研讨这一课堂教学范式,结合具体课例,阐释其如何通过设置强调探究和实践的定向任务,落实课程目标,提升学生核...
关键词:课堂教学范式 定向点读式 优选点读式 评鉴点读式 
母亲的角色定位及性格层次——《我的母亲》解读
《中学语文教学》2013年第4期45-47,共3页程东文 
胡适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人物,但是,这位中国新文化的主将.真诚而热烈地追求民主自由j提出了“反传统”的观念,却在他的身上出现一个非常矛盾的现象,那就是他的婚姻。
关键词:《我的母亲》 解读 性格 “反传统” 中国新文化 民主自由 
其实你不懂我的心——庄子“我知之濠上”真的是诡辩吗
《中学语文教学》2012年第4期45-47,共3页程东文 
一、庄子是如何“诡辩”的 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20课选了两则庄子的故事,第二篇记载了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时一段著名的对话。文章中的惠子,是庄子一生的论敌兼朋友。惠子在认定庄子不应该“知鱼之乐”后,有一句总结性的话:
关键词:庄子 诡辩 《语文》 九年级 人教版 惠子 总结性 
“咸鸭子”汪曾祺的语言味道及其感情密码
《中学语文教学》2012年第3期46-48,共3页江晨曦 程东文 
学习汪曾祺先生的《端午的鸭蛋》,有两个教学要点:一是“品味语言”,鉴赏汪老独特的语言风格;二是“体味乡情”,感受字里行间流露的故乡情怀。
关键词:品味语言 汪曾祺 密码 感情 味道 鸭子 教学要点 语言风格 
“爸爸”换位为哪般?——也说《竹影》的“情趣理”
《中学语文教学》2012年第1期50-52,共3页马乐 程东文 
“爸爸”是谁 《竹影》一文,主人公毫无疑问是“爸爸”。他是孩子们画竹影的发现者,也是画竹影的参与者,还是绘画话题的主讲者。
关键词:《竹影》 换位 情趣 主人公 发现者 参与者 画竹 孩子 
从“课文”的角度解读课文——以《行道树》教学为例
《语文教学通讯(初中)(B)》2010年第10期41-42,共2页程东文 
新课程背景下的阅读教学中,我们习惯说进行“文本解读”。其实,语文课程中的文本是有其特定含义的,它不仅是原始的“作者文本”,也不仅是普通的“读者文本”,而应该属于一种“课程文本”,简单说就是“课文”。我们将语文课程体现...
关键词:文本解读 阅读教学 《行道树》 课文 语文课程 新课程背景 课程文本 “文” 
《夏感》如何“感”——从结构入手解读《夏感》
《中学语文教学》2010年第7期53-55,共3页程东文 
《夏感》是人教版初中教材修订后调入的新课文。梁衡的散文以描写精当见长,更以思想深刻而著称。这类文章的教学,容易产生两个弊端:要么是只注重景物情感等外部内容,在语言的形式特点上多下工夫;要么是抛开山川风物等具体内容,直...
关键词:《夏感》 解读 结构 “感” “理性” 教材修订 形式特点 山川风物 
内外互证读《公输》
《中学语文教学》2010年第2期44-46,共3页程东文 
《公输》一文选自于《墨子》,先秦时代儒墨并称,《公输》是中学生初次接触的墨家代表作。要解读好这篇从内容到思想都相当有深度的文章.首先是要立足课文文本。挖掘其丰富的内涵:然后又要跳出章句,合理运用各类超文本和互文本,与...
关键词:《公输》 文章内容 《墨子》 先秦时代 互文本 代表作 中学生 超文本 
《蜡烛》一文中的宗教意义
《语文学习》2009年第5期42-43,共2页程东文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中的课文《蜡烛》,作者西蒙诺夫是一名战地记者.他随苏联红军参加南斯拉夫的反法西斯战争。亲历战场,以真实的故事为题材,写下了这篇战地通讯。
关键词:《蜡烛》 宗教意义 反法西斯战争 南斯拉夫 苏联红军 战地记者 战地通讯 八年级 
小小节点,起承转合
《语文学习》2009年第2期54-55,共2页程东文 
年轻的语文教师在给学生上《蒹葭》。前半节课.教师一直带领学生诵读.在诵读之后让大家描绘文字所表现的美景。学生把主人公描绘成一个长发飘飘的美女,有着你所能想象的美丽。,讲得很美.把“秋水伊人”那种美妙的意境都表现出来了。
关键词:起承转合 节点 语文教师 《蒹葭》 学生 主人公 描绘 诵读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