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仲杰

作品数:15被引量:23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大连大学师范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师范院校体验式教育小学教育专业研究性学习识字教学更多>>
发文领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语言文字更多>>
发文期刊:《文化学刊》《语文教学通讯(学术)(D)》《文教资料》《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学教研版)》更多>>
所获基金:辽宁省教育厅资助项目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学改革研究——以SSR教学模式为例被引量:4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第5期7-10,共4页王仲杰 
SSR教学模式的实施,为高等师范院校的教学构建了自主、开放而赋有生命力的课堂。独立学习策略、讨论学习策略、探究学习策略是实施SSR教学模式的较好载体。大连大学师范学院将SSR教学模式应用到《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学中,取得了...
关键词:SSR教学模式 独立学习策略 讨论学习策略 探究学习策略 
基础教育阶段语言教育现状分析
《语文教学通讯(学术)(D)》2013年第1期16-19,共4页王仲杰 
基础教育阶段的语言教育,正面临着经济发展带来的挑战。经历了十余年的语文教育改革,使语言教育的特点和问题呈现出清晰的轨迹:其特点表现为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有了法律的保护;语言教育提高了品位;研究的队伍得到了壮大。但也遇到了前所...
关键词:基础教育 语言教育 现状 
厘清汉字本体文化属性的育人价值
《语文教学通讯(学术)(D)》2011年第2期59-61,共3页王仲杰 
汉字是中国文化的载体,汉字本身又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汉字以其音形义于一体的特殊地位,从物态文化层、制度文化层、行为文化层、心态文化层等四个方面,较全面地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因此,学习汉字的过程是学习中...
关键词:汉字 本体文化 育人价值 
辟疆识字教学的文化域被引量:1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学教研版)》2009年第10期155-156,共2页王仲杰 高秀芳 丛玉兰 
一、激活中国传统文化的物态文化层 物态文化是由人类通过加工自然而创制的各种器物、征服自然而收获的各种成果所构成,也就是说由“物化的知识力量”所构成。物态文化是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及其产品的总和,是可感知的、具有物质实体...
关键词:文化层 识字教学 人与自然的关系 物态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 物质生产活动 社会生产力 知识力量 
当前小学识字教学的文化局限与拓展——兼谈探究形义识字法被引量:2
《文教资料》2009年第15期137-138,共2页王仲杰 高秀芳 
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识字教学方法很多,但这些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割裂了汉字形与义之间的关系,忽视了汉字本身及其所承载的文化内涵,使识字教学与传统文化的学习相分离。本文提出的探究形义识字法打破了识字教学的文化局限性,拓展了识...
关键词:小学识字教学 文化局限 探究形义识字法 
谈大学教师的行为追求——透视《教风行》的隐性文化(二)
《文化学刊》2008年第5期141-146,共6页王仲杰 
文化由显性文化与隐性文化两部分组成,教师文化也同样由已经物化了的显性文化与不能物化的隐性文化构成。《教风行》透视了教师的隐性文化的内涵,即教师的道德追求、教师的行为追求、教师的文化价值追求。本文着重谈了教师的行为追求,...
关键词:教风行 隐性文化 行为追求 
谈精品课程建设被引量:3
《辽宁教育研究》2008年第3期70-72,共3页陈利平 王仲杰 
当前,为了贯彻实施教育部与财政部提出的《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各级各类高等学校都把精品课程建设作为实施质量工程的切入点。精品课程建设必须以明确、科学而适用的教育思想为前提,根据人本主义教育...
关键词:精品课程 建设 人本主义教育思想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文化价值探究
《辽宁教育研究》2008年第2期58-60,共3页王仲杰 
课程改革的文化价值与课程的文化价值是有本质区别的。课程改革是一种负载着一定文化价值的动态运动,体现着关系性、群体性、实践性、社会性等特征。影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文化价值的要素是课程改革文化主体和客体、课程改革文化价值客...
关键词:基础教育 课程改革 文化价值 
谈大学教师的道德追求——透视《教风行》的隐性文化(一)
《文化学刊》2008年第1期101-105,共5页王仲杰 
文化由显性文化与隐性文化两部分组成,教师文化也同样由已经物化了的显性文化与不能物化的隐性文化构成。《教风行》透视了教师的隐性文化的内涵,即教师的道德追求,教师的行为追求,教师的文化价值追求。本文着重谈了教师的道德追求,从...
关键词:教师文化 教风行 隐性文化 道德追求 
小学教育专业研究性学习模式的构建
《辽宁教育研究》2005年第6期60-62,共3页王仲杰 陈莉欣 卢晓华 
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A类)资助项目(20235611);大连大学重大教学改革资助项目研究成果。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新型的课程形态,开设研究性学习的课程,是进一步培养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项重要举措。为了保证这一举措的顺利实施,本文以大连大学师范学院小学教育专业实施的研究性学习为案例,具体地介绍了在研究...
关键词:小学教育专业 研究性学习 模式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