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疑导学

作品数:25被引量:8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张鸣缪洪明裘小荣章银杰尹桂云更多>>
相关机构:南通市八一中学鹿泉市第一中学嵊州市马寅初中学山东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中国校外教育(中旬)》《河南教育(基教版)(上)》《学子(理论版)》《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设疑导学,提高语文课堂的实效性 ——以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为例谈
《好日子》2022年第6期166-168,共3页麦毅芬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其中的知识形式较为复杂,无论是古诗词还是文言文,或者是常见的小说、散文等,这些都需要学生在学习时明确辨别,掌握各种知识的学习方法。在现代化的课程中,学生的地位日益上升,教师则退居二线。为了避免教...
关键词:小学语文 设疑导学 学习兴趣 整理知识 探究欲望 
巧妙设疑导学,成就有效课堂
《时代教育》2018年第6期107-108,共2页黄志敏 
高中数学有许多极其重要的概念,若对概念的理解不透彻,则会导致学生在解题的时候不求甚解,不能正确地理解和运用概念,从而影响学生学习的效果。在概念课中巧妙设疑导学,能使课堂建立起学与教的桥梁,有效地改进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模式...
关键词:概念教学 巧妙设疑 有效课堂 
设疑导学
《师道(教研)》2017年第8期124-124,共1页陈瑞容 
导学案对我们来说是一新生事物,如果说导学案是高效课堂的路线图,那问题就是导学案设计的主线。“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则问题,即将知识点转变为探索性的问题点、能力点,
关键词:设疑 导学 学案设计 新生事物 高效课堂 知识点 路线图 
浅谈地理教学中的设疑导学
《中华少年》2016年第36期143-144,共2页陈艳峰 
地理学科具有综合性,各种自然要素、人文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具有复杂的关系,为了地理教学工作的顺利展开,本文对设疑导学这种教学形式进行较为详细的研究,从设疑导学的类型、运用、应注意的问题这三个方面进行了初探。
关键词:设疑导学 类型 运用 问题 
有效设疑导学 主动参与建构——主动参与式课堂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2014年第11期74-75,共2页朱春雷 
主动参与式课堂是基于儿童认知特点,建立在学习理论基础上的以生为本的教学行为方式。主动参与式课堂通过设置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认知矛盾冲突,促使学生产生求知欲望和良好的学习动机。主动参与式课堂中教师帮助学生创设主动参...
关键词:学习活动 教学行为方式 导学 学习理论 学习主体 设疑 儿童认知 已知条件 变式练习 认知结构 
设疑导学成就初中社会高效课堂
《学子(理论版)》2013年第5期32-33,共2页许志伟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解于问。课堂提问既是教师组织实施课堂教学的有效手段,也是提升教学实效的最佳方法。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大教育家孔子就高度评价问题的价值及意义,认为"疑是思之始,学之端"。为此,初中社会教师应善于引导和启...
关键词:高效课堂 社会 初中 设疑 成就 导学 课堂教学 教师组织 
设疑导学 有序建构——“设疑式”教学促进学生有效建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小学教学研究》2013年第6期36-38,共3页朱春雷 
解决问题是社会生活中一项十分重要的活动.能够解决实际问题是学生必须具备的数学素养。学生要提高数学素养.就要学会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积累解决问题的相关经验.掌握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解决问题是数学学习的核心问题。
关键词:学生 设疑 导学 教学 有序 数学素养 社会生活 数学学习 
搭建思维平台 促进有效学习
《湖南中学物理》2011年第12期7-10,共4页吴家俭 
思维是人类智慧的集中表现,是智力发展的核心,也是一个人综合学习能力的核心。让思维活动伴随物理学习的全过程,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实现学习真正的价值。本文从巧设情景,设疑导学;合作探究,互动交流;大胆质疑,多方思辨;错题收集,反思...
关键词:思维 思维平台 设疑导学 质疑思辨 合作探究 互动交流 错题反思 有效学习 
设疑导学 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第S1期197-198,222,共3页唐松 
教师要了解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认知水平,通过设问的方式可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从而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设问 导学 课堂教学 有效性 
关于学案型教学模式的理解
《教育教学论坛》2011年第7期96-97,共2页葛惠丽 
我们学校毅然实施了学案型课堂教学模式,而我有幸成为课改的实践者,作为引玉之砖,我想初步谈谈以下几点关于学案型教学模式的思考。
关键词:学案型教学模式 设疑导学 小组合作 展示交流 设置检测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