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服务

作品数:36被引量:21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陈佑清杨骞唐丽梁秋莲刘高云更多>>
相关机构:华中师范大学辽宁师范大学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永州职业技术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江苏教育》《天津教育》《语文世界(上旬刊)》《江西教育(教学版)(B)》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例谈“教”应为“学”服务
《数学大世界(上旬)》2022年第9期80-82,共3页姜然 
教师的“教”应为学生的“学”服务,这是毋庸置疑的。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的教学行为常常在不知不觉中倒置了“教”与“学”的关系。对此,笔者撷取三个教学案例进行剖析。【案例1】在教学“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时,教师要...
关键词:教学行为 教学案例 板演 服务 
锐眼·阅悟
《人民教育》2022年第8期13-13,共1页
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何以实现2022年《人民教育》第3-4期《学习中心教学:高质量育人的有效途径》一文提出,学习中心教学是指以学生能动、独立学习作为教学过程的本体或目的,而将教师的教导当作教学过程的条件或手段的教学;教学过程应强...
关键词:《人民教育》 以学为中心 以学习为中心 教为学服务 育人 有效途径 高质量 
语文教学如何让“教”为“学”服务
《语文世界(上旬刊)》2022年第2期44-44,共1页郭孝萍 
让学于生作为一种教学理念,主要强调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能够在自由民主的环境中做学习的主人。但让学于生不是说教师从此可以当甩手掌柜,而是作为课堂教学的引领者,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中快乐成长。一、关...
关键词:语文教学 快乐成长 关注学情 教师备课 解读文本 课堂教学 教学内容 自由民主 
论发展性学习及其教学实现被引量:15
《教育研究与实验》2020年第6期37-42,共6页陈佑清 蔡其全 
发展性学习突出从与学生素质发展的关联来理解学生的学习。发展性学习在目的追求上,强调要超越对书本知识的掌握并以学生身心素质的发展作为教学的根本目的。素质学习的一般机制是,学生在能动参与和独立完成的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获得身心...
关键词:学生发展 发展性学习 学为中心 教为学服务 
教为学服务的课堂新样态的实践研究
《数学大世界(中旬)》2020年第1期15-15,共1页王宏洋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了学生是课堂中的主体,因此我们的教必须要为学服务。本文简要论述了小学数学教为学服务的课堂新样态,包括新的话语形式、新的学习方式以及新的课堂尊重"需要",注重"激趣"。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 新样态 话语方式 
为音乐插上翅膀让歌声自由飞翔——小学音乐教学应“教”为“学”服务
《进展》2019年第1期134-134,共1页李咏梅 
音乐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激发青少年对美的兴趣和追求。音乐在教育中产生着其他学科无可代替的作用。这么美丽的一个学科,应该和快乐、幸福结合在一起。本文通过教学实践中的具体事例,论述了小学音乐应“教”为“学”服务...
关键词:音乐 插上翅膀 歌声 飞扬 音乐教学 “教”为“学”服务 
以学为本,为学服务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2017年第4期66-66,共1页付尚春 
2015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发展的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是“教育之本”。“以学为本,为学服务”,就是学校和老师要把满足学生学习和成长需求作为工作的出发点,把学生当作服务对象,竭诚为学生提供热情而合适的...
关键词:服务对象 以学为本 为学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教育之本 学生 学习 老师 
以学定教,教为学服务--浅议科学教师在新理念下的几个转变
《都市家教(下半月)》2016年第6期209-209,210,共2页袁丰雨 
在新课改“以学定教,教为学服务”的宗旨下,科学教师必须在教育理念上,教师定位中,以及教学态度上做出相应的改变。
关键词:以学定教 教育理念 
浅谈“以学定教、教为学服务”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5年第28期67-68,共2页刘亚利 
许多老师在教学中教和学的关系处理得不好;有些老师能领会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但不敢进行大胆有效的教学尝试,导致低效的课堂教学。我认为应从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做到以学定教、教为学服务。
关键词:以学定教 教为学服务 内因和外因 设置疑难 启发诱导 
确立学生课堂教学主体地位,教为学服务被引量:1
《科技风》2015年第13期204-204,共1页唐丽 
本文就如何确立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问题,笔者从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职业责任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教授学生学习的方法、重视教学反馈以及不断改革教学方法等6个方面加以阐述,旨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课堂教学 学生 主体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