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叶

作品数:515被引量:445H指数:10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肖洪彬匡海学邹淑君吴勃岩丁岗更多>>
相关机构: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广东聚智诚科技有限公司景德镇陶瓷大学吉安嘉瑞实业有限公司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中学语文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初探——以《说木叶》教学为例
《中学语文》2024年第27期19-21,共3页陈磊 
新课标对高中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高中语文教师应顺应教育改革的新趋势,积极转变思维,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创新教学思路,引领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不断提升语文核心...
关键词:新课标理念 高中语文 课堂教学模式 《说木叶》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单篇教学设计——以《说“木叶”》为例
《中学语文》2024年第14期83-85,共3页季源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的教学任务表述为“学习知识性读物的阅读方法,发展科学思维,培养科学精神”。基于此要求,在教学设计中梳理了《说“木叶”》中大量的问句,抓住几个关键问句,比较几个相似问句,探究出问句背后的逻辑框架。引...
关键词:任务群教学 知识性读物 研究方法 读写结合 
跨学科融合学习:《说“木叶”》审美研习
《中学语文》2023年第6期72-74,共3页张芹 张敏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课题“审美工场:统编教材语境下育人生态的深度探索”(课题编号:D/2021/02/330)的阶段性成果。
在以往的课程实施中,《说“木叶”》一文的学习路径多停留在知人论世、明辨文体、把握观点的议论文传统教学层面,笔者试图通过重要概念深度介入学习主题,拓展跨界分支,开展问题式项目化学习等三个维度,探究高中语文跨学科融合学习的实...
关键词:跨学科融合学习 概念 分支延伸 问题驱动 
“一字千金”与“一字千里”相去甚远--《说“木叶”》文末一字的更改及文本思辨性阅读
《中学语文》2022年第27期56-57,共2页蔡开盛 
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基础教育研究专项)2021年度立项课题“基于新课程标准的高中语文读写一体化教学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统编教材编者把旧教材中林庚先生《说“木叶”》文末的“一字千里”改为了“一字千金”,从成语典故的角度来看,这是犯了不看对象、张冠李戴的错误。从文本的语境和写作手法来看,用“一字千金”既不适合搭配对象,也不能使之与上一句的“...
关键词:《说“木叶”》 “一字千金” “一字千里” 思辨性阅读 
基于学习任务群的单篇课文教学策略调整——以《说“木叶”》为例
《中学语文》2021年第12期55-56,共2页方芳 
单篇课文教学与“学习任务群”落实依旧是“两张皮”。针对这个问题,本文从教材结构、教学年段、单元篇目、练习设置等四个方面比对了人教版教材和统编版教材,并以《说“木叶”》一课为例,对该课的教学目标、标高、重点、活动进行了教...
关键词:学习任务群 新旧教材 教学策略调整 
语文教学中思维之势的巧妙营构——郑桂华《说“木叶”》教学实录研习
《中学语文》2021年第10期60-66,共7页汲安庆 
郑桂华老师的《说“木叶”》一课教学思路清晰流畅,内容丰厚,并表现出鲜明的个人化特色。本文对该课例的设计思维进行深入的归纳概括:一是思维的流畅性,由浅入深渐次推进;二是思维的丰富性,横向拓展课堂内容;三是思维的独特性,课堂体现...
关键词:教学实录 流畅性 丰富性 独特性 
由“木叶”说起——也谈诗歌语言形象的暗示性
《中学语文》2020年第29期43-45,共3页李清 
林庚先生在《说〈木叶〉》一文中说到,自屈原写出"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九歌》)这动人的诗句以后,"木叶"便成为诗者所钟爱的形象。"从概念上说,‘木叶’就是‘树叶’,原没有什么可以辩论之处。可是到了诗歌的形象思维之中,后...
关键词:暗示性 诗歌语言 《九歌》 林庚 洞庭波 形象思维 木叶 艺术 
《说“木叶”》的四次设计与教学反思
《中学语文》2019年第34期76-80,共5页王旭东 
一、第一次文本细读课:意象的多元组合十二年前,学校举行同课异构研究课评比,篇目是《说"木叶"》。笔者以"用符号学的观点解读《说‘木叶’》"为主题参加了这次活动,备课时力求在求新和求实两方面做文章。在"求新"上,笔者尝试用西方符...
关键词:同课异构 多元组合 中国古典诗歌 文本细读 符号学 设计与教学 求新 语言符号 
《说“木叶”》教学设计
《中学语文》2019年第15期100-102,共3页王崇明 
西藏自治区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一般课题“西藏高中语文生命课堂的建构”(课题批准号:XZJKY31633)的阶段性成果
一、教学目标1.学生了解群文阅读背景下"木叶"这一意象,并能够结合自己的知识储备进行深入理解。2.通过"树"与"木"、"木叶"与"树叶"、"木叶"与"落木"的辨析与理解,学生懂得文字背后隐含的文化意味。3.学生能认识到诗词用字的谨严,在今...
关键词:《说“木叶”》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储备 文化意味 深层内涵 学生 意象 
回归教学文本 有效指导阅读——以《说“木叶”》的教学为例
《中学语文》2019年第12期8-10,共3页晏璐敏 
新课标强调:'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教师应是学生阅读的指导者,不能直接以教师的解读凌驾于学生的阅读思考和实践之上,...
关键词:教学文本 落木萧萧 文本阅读 古代诗人 诗歌语言 阅读教学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