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隐喻

作品数:36被引量:121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高维李冲锋徐文彬斯海霞叶立军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师范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聊城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教育发展研究》《上海教育科研》《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中学政治教学参考》更多>>
相关基金: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教育部规划课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创设富有教学隐喻的游戏环境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下半月)》2024年第10期34-34,共1页李园园 余琳 
富有教学隐喻的游戏环境,可以从结构之维、过程之维、结果之维探求支持策略。在结构之维,打破时空限制,使幼儿“玩得”。教师应打破固定的活动时间框架,引入弹性时间安排。例如,不设置非常具体的时间点,调整为时间段的上下限,留有一定...
关键词:时空限制 幼儿游戏 游戏环境 上下限 时间框架 支持策略 创设 教学隐喻 
师范生学习教学隐喻的内容、特征及启示被引量:1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24年第3期13-21,共9页杨跃 
江苏省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协同机制下研究型全科小学教师培养模式”(苏教师〔2015〕19)。
隐喻是一种有益的教师学习方式。分析本科师范生关于学习教学的隐喻文本,发现师范生学习教学隐喻涉及自然现象、日常生活现象、人类社会活动以及人类精神现象四类喻体;师范生学习教学隐喻的喻体内容丰富多样、隐喻表征新颖独特、隐喻内...
关键词:学习教学 隐喻 师范生 质变学习 教师教育课程改革 
教学隐喻:教师教学的自我认同
《江苏教育》2021年第71期1-1,共1页沙国禅 
美国教育学家帕克·帕尔默在他的著作《教学勇气》中,请教师做一个填空题:“当我教得最好时,我就像是……”要求大家即刻完成,马上说出心中最先浮现的意象。这个练习的目的是允许教师从潜意识中冒出一个隐喻,这个隐喻不管有多么古怪离奇...
关键词:教学勇气 教师教学 填空题 帕尔默 教学理念 自我认同 理性思考 教学隐喻 
以高质量的学习环境支持儿童的发展需求
《娃娃乐园(安徽幼教)》2021年第8期1-1,共1页侯莉敏 
20世纪90年代以来,学习环境作为一种新的教学隐喻,得到广泛关注。大量关于学习的建构本质、社会协商本质和参与本质的研究越来越清晰地呈现出来,教学的隐喻就是“学习环境设计”。这促使着我们重新定义学习环境:以儿童为中心,鼓励他们...
关键词:学习体验 学习环境设计 20世纪90年代以来 理解儿童 儿童的发展 学习和发展 教学隐喻 以儿童为中心 
善用教学隐喻 提升教学智慧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1年第22期22-24,共3页张童明 
道德与法治教师要通过多种方式提升教学隐喻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学生经历、熟悉的事物隐喻表达教材中抽象的知识、概念、观点,以实现深入浅出、润物无声的教学效果。教师要发掘教材文本中的隐喻资源及成功的隐喻案例,汲取隐喻...
关键词:隐喻 教学隐喻 教学策略 
教学隐喻视角下小学教师教学信念的变迁被引量:5
《上海教育科研》2020年第3期83-87,共5页于善萌 高维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2014年度教育部青年课题《教育学视野中的隐喻研究》(编号:EAA140343)的研究成果。
本研究通过以教师和学生为中心的两大维度和20个具体隐喻构成的问卷对100名小学教师入职前后教学信念变迁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小学教师入职后对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隐喻认同显著增强,主要体现在四个隐喻:"商店—售货员—顾客"...
关键词:小学教师 教学信念 教学隐喻 
基于教学隐喻的职前国际汉语教师转化性学习初探被引量:4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0年第1期54-58,共5页刘芳芳 汲传波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面向第二语言教学的汉语语体语法研究”(16YJAZH021)
职前国际汉语教师的教学信念在经过一个学期的课程学习之后,绝大部分都有了转变,转变的结果呈现出人本主义倾向,转变的过程蕴涵了丰富的情感。教学隐喻视角的研究对职前国际汉语教师培养的启示在于:隐喻是促进职前国际汉语教师批判性反...
关键词:教学隐喻 教学信念 教师教育 转化性学习 职前国际汉语教师 
运用教学隐喻 提升课堂效果
《物理教学探讨》2019年第5期8-9,14,共3页杨志宇 
由于物理学科的抽象性以及学科要求,需要有对现象、唯像的亲身体验。而能达到这一体验的效果,隐喻教学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它是一个切合中学物理课程的重要教学方法和举措。物理教师应当主动、积极地应用教学隐喻进行物理教学,从而达...
关键词:教学隐喻 具身化 趣味化 形象化 生活化 
存在与突破:素养为本的知识理解及教学讨论——以“物质的量”为例被引量:9
《化学教学》2019年第4期38-42,共5页朱志江 
江苏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高中化学模型认知素养培育的教学研究"(B-b/2018/02/10)阶段性成果
认识论视角的知识观隐喻教学是一种获得,有违素养为本的教学宗旨。突破课堂教学现实困境需要守望知识教育立场,理解知识多重涵义,追求教学的学生主体性和知识完整性。以"物质的量"为例对素养为本的教学进行了思考和讨论。
关键词:课堂存在 知识观和教学隐喻 素养为本 知识理解 教学讨论 
从“爬梯”到“登山”:教学隐喻的转型
《教学研究》2017年第6期53-55,60,共4页单新涛 李志朋 
教学隐喻是对教学生动形象而又独特的表达,对其进行分析有利于更好地理解教学、体悟教学。"爬梯"和"登山"作为两个不同的教学隐喻,背后所蕴含的教学理念千差万别,前者将教学视为一个攀爬阶梯的线性过程,从而使得教学实践陷入种种困境,...
关键词:爬梯 登山 教学隐喻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