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胀冷缩》

作品数:28被引量:3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相关作者:武玲姜建明潘文清更多>>
相关机构:江苏省启东市教育局石岩公学杭州市余杭区实验小学石家庄市草场街小学更多>>
相关期刊:《教学仪器与实验(小学版)》《四川教育》《教育现代化》《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小学科学思维型课堂的实践与思考——以《热胀冷缩》一课教学为例
《湖北教育》2024年第16期16-18,共3页经蕊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在学习科学课程的过程中,要形成适应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科学思维是构成学生素养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思维型课堂旨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基于经验事实建构模型、描述变化...
关键词:小学科学 学生素养 科学课程 建构模型 思维型课堂 学生认知水平 经验事实 实践与思考 
《热胀冷缩》教学实录与分析
《湖北教育》2023年第13期23-25,共3页武玲 
本课是三年级“物质的状态”单元中的第四课,围绕物体受冷和受热的变化设计了三个活动:穿球魔术,探究固体的热胀冷缩;吹气球比赛,探究气体的热胀冷缩;变化的水,探究液体的热胀冷缩。通过实验探究固体、气体和液体受冷或受热后体积会发...
关键词:热胀冷缩 教学实录 教学重点 实验探究 实验证明 应用与拓展 吹气球 《热胀冷缩》 
浅议新课标下现象教学在小学科学课堂的应用——以《热胀冷缩》为例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社会科学》2020年第9期00202-00203,共2页刘淑玲 
随着科学课程的改革,强调科学要围绕生活中的现象展开科学实践活动。在科学课堂教学中,如何以学生感兴趣的现象作为切入点,努力在科学探究与生活之间建立联系,让学生应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现象教学给我们指明了解...
关键词:现象教学 现象导入 教学目的 
《液体的热胀冷缩》教学设计-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版)》2015年第12期127-128,共2页张静芳 龚吉宁 
《液体的热胀冷缩》一课是《热》单元的第三课,活动延续了前一节课的话题,研究直接指向水受热或受冷后的体积变化.学生在前一节课中观察到:水受热后,试管口的气球皮似乎鼓起来了,如果水更热了以后会怎么样呢?
关键词:《热胀冷缩》 教学设计 
善于调动多种感官——《热胀冷缩》教学反思
《湖北教育(科学课)》2012年第4期34-35,共2页符春兰 
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正处于认知兴趣迅速发展的时期,好奇、好动、好问,对于自然事物与现象的把握是很具体的,学习又以直接兴趣为主。通过对《热胀冷缩》这一课的教学,我体会到,只有充分调动他们的多种感官,让他们亲身经历科学发现,...
关键词:教学反思 热胀冷缩 感官 科学发现 科学素养 学习 
如何引导学生建构科学概念——以《热胀冷缩》教学为例
《教学月刊(小学版)(综合)》2012年第4期5-6,共2页章晓军 
《热胀冷缩》一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实验教科书《科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冷与热”中的第2课,它的前一课是《冷水与热水》,它们与后面的《温度和温度计》《测量物体的温度》合为一个单元。热胀冷缩这...
关键词:《热胀冷缩》 引导学生 科学概念 教育科学出版社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 《冷水与热水》 三年级下册 教学 
善于创设“探究”的空间——小学科学(实验)三年级《热胀冷缩》教学案例
《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1年第14期104-104,共1页陈天笞 
教学设计意图:学生是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积极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科学教学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纸上得来终觉浅,心中悟出始之深。”而“悟”就得靠学生探究,所以教师应为学生创设“探究”的空间。
关键词:教学案例 《热胀冷缩》 小学科学 空间 三年级 实验 学生探究 设计意图 
《热胀冷缩》教学设计
《湖北教育(科学课)》2010年第7期38-39,共2页郭培辉 
一、教学分析 本课是粤教科技版《科学》教材四年级《热》单元的内容,前三课分别是《冷与热》、《温度计》、《热往哪里传》,本课以这三课为基础,旨在让学生通过探究证明固体、液体、气体都能热胀冷缩,进而认识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
关键词:热胀冷缩 教学设计 教学分析 《科学》 温度计 
《热胀冷缩》教学片段分析被引量:2
《科学课(小学版)》2008年第10期30-31,共2页黎慕英 
片段一:探究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 师:同学们,你们见过美丽的喷泉吗? 生:见过,在公园里有一个很大的喷水池。
关键词:《热胀冷缩》 教学片段 热胀冷缩性质 液体 同学 
简易“热胀冷缩”实验器材
《科学课(小学版)》2007年第2期61-61,共1页叶晓林 
“冷与热”单元中的《热胀冷缩》一课,探究液体与气体是否具有“热胀冷缩”性质时,用的是自然常识一脉相传经典器材:烧瓶,橡胶塞,玻璃管和红颜色的水,实验现象非常明显。然而,若要给每组学生配备一套,准备麻烦,且这些都是易损...
关键词:《热胀冷缩》 实验器材 自然常识 实验现象 玻璃管 气体 烧瓶 学生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