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成梁

作品数:22被引量:4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扬州职业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轴对称图形计算教学更多>>
发文领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发文期刊:《小学教学参考(数学版)》《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中小学数学(小学版)》《教育视界》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循环小数三问
《教育视界》2017年第24期79-79,共1页金成梁 
一、如何把循环小数化成分数? 【化纯循环小数为分数】化纯循环小数的小数部分为分数,分子是一个循环节的数字所组成的数;分母是由数字9组成的数,9的个数等于一个循环节的位数。比如:
关键词:纯循环小数 小数部分 循环节 分数 组成 分子 个数 
概念的划分有哪些规则?
《教育视界》2016年第34期77-77,共1页金成梁 
所谓"划分",就是将一个属概念划分为几个种概念。根据事物的某一本质属性进行的划分叫做分类。以对象有无某种属性作为标准,将属概念划分为两个种概念的方法叫做二分法。比如,同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可以根据有无公共点,...
关键词:公共点 逻辑错误 属种关系 正奇数 属加种差 无限小数 公理化 数形 箭头图 有限小数 
概念的定义及其规则
《教育视界》2016年第28期77-77,共1页金成梁 
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集合叫作这个概念的外延;概念所反映的一类事物的特有属性的集合叫作这个概念的内涵。
关键词:定义 集合 事物 
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教育视界》2016年第22期76-77,共2页金成梁 
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是:概念明确、判断恰当、推理合乎逻辑,使思维活动循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比如,"正方形是不是特殊的长方形?"这个问题有很多学生不明确。认识模糊的原因在于认识长方形、形成长方形的概念时,除长方形的特征"有四条...
关键词:轴对称图形 邻边 阴影部分 于宽 同样大小 欧拉图 不等于 长宽 
思维与基本的思维形式
《教育视界》2016年第16期78-79,共2页金成梁 
思维是人脑的一种功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人类的思维活动,尽管具体内容是多种多样的,但基本的思维形式只有三种:概念、判断和推理。逻辑学研究这些思维形式以及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从而为人们提供认识和论证...
关键词:思维形式 客观事物 思维活动 逻辑思维 客观世界 逻辑学 人脑 和论 
刚体运动、几何变换中的“平移”与“旋转”是一回事吗?
《教育视界》2015年第20期78-79,共2页金成梁 
【刚体】"平移"和"旋转"是《理论力学》的刚体运动学中的两个概念。所谓"刚体",是指符合下列条件的一种理想化的运动物体:如果物体在运动过程中任何两点间的距离都不会改变(因而整个物体的形状和大小也不会改变),那么这样的运动物体就叫...
关键词:刚体运动 运动物体 几何变换 《理论力学》 平面图形 移时 图形变换 旋转中心 对应点 旋轮线 
如何理解概念和规则的“规定性”
《教育视界》2015年第12期77-,共1页金成梁 
小学数学课堂上有时会见到这样的情形:(1)要求学生分组讨论:为什么1厘米=10毫米?(2)大致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后,让学生讨论:关于这类图形,究竟该给它取一个什么名字呢?(3)定义了圆的半径后,让学生讨论:我们用一个什么字母来表示圆的半...
关键词:乘除法 小学数学课 轴对称图形 混合运算 进率 长度单位 倍数单位 分数单位 习惯用法 扬州教育学院 
天安门、飞机、桂林山水是轴对称图形吗?
《教育视界》2015年第4期76-77,共2页金成梁 
天安门、飞机、桂林山水是轴对称图形吗?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理解与"对称"有关的一些概念。【轴对称】【对称变换】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之间的连线都被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成"轴对称"。可见,"轴对称"表...
关键词:轴对称图形 平面图形 对应点 桂林山水 立体图形 邻边 旋转对称 否定判断 判断题 中小学数学 
《解决稍复杂的分数实际问题》教学设计与评析
《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2012年第10期68-69,共2页汤宝玉 金成梁 
【教学内容】六年级上册第84页例3及相应的“练一练”,练习十六第5~9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用分数乘法和加减法解决一些稍复杂的分数实际问题的思考方法,能正确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关键词:分数乘法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思考方法 教学目标 六年级 加减法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设计被引量:1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2011年第5期59-61,共3页汤宝玉 金成梁 
教学内容 苏教版国标本10册第80页例1、“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十四的第1~4题。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探索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关键词:异分母 分数 教学设计 减法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苏教版 学生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