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生宁

作品数:21被引量:17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南京市芳草园小学更多>>
发文主题:体育教学阳光体育教师教学智慧写作更多>>
发文领域: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发文期刊:《江苏教育》《中国学校体育》《教育研究与评论》《体育教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动态分层:体育教学组织形式新探索被引量:2
《教育研究与评论》2023年第8期66-69,共4页殷从建 姜玉华 陆生宁 
动态分层,即根据体育教学的特性,依据不同学生基础身体状况测评进行预先定组,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安排不同的教学内容,同时在学练过程中,引入个体与群体的竞争机制,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流动的教学组织形式。它分为课前定组和课中流动两...
关键词:体育教学 动态分层 课前定组 课中流动 
悦己悦人——漫谈“案例描述”的写作
《中国学校体育》2020年第7期86-87,共2页陆生宁 
一篇优秀的体育教育教学案例一定是"悦己悦人"的。所谓的"悦己"是写作者把自己想表达、能表达的都写出来,并试图借此表达传递出对教育的见解,大有"我手写我心"之酣畅淋漓。所谓的"悦人",是专业人之间的对话,彼此情感联结的诉求是身份与...
关键词:案例描述 教学原理 教育理性 教育情感 我手写我心 情感联结 教育教学案例 酣畅淋漓 
舍不得不读你——漫谈“案例背景”的写作
《中国学校体育》2020年第6期86-87,共2页陆生宁 
从阅读角度来说,读一篇案例,首先是标题进而就是案例背景,案例背景是整篇案例的开篇,具有引领作用。这段文字的"出场"像相声里的"包袱"一样,能勾起读者的好奇心,想看看何时破"包袱",这篇文章便有"门"了。
关键词:案例背景 引领作用 好奇心 包袱 
藏在“眼势语”里的教学智慧——做一名睿智的体育教师系列之四
《中国学校体育》2019年第10期82-82,共1页陆生宁 
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一双会说话的眼睛,能够表达出一些用语言难以形容的极其微妙的思想感情。教学的最高境界是心灵的交流与和谐,教师的眼神要让学生感到亲切中有严肃、肯定中有期待、否定中有鼓励、容忍中有警告。将这种教师与...
关键词:教师系列 教学智慧 眼势语 体育 睿智 体态语言 思想感情 教学效果 
藏在微笑里的教学智慧——做一名睿智的体育教师系列之一
《中国学校体育》2019年第7期72-72,共1页陆生宁 
提笔写这篇《藏在微笑里的教学智慧》的灵感来源于儿子及他们班同学对我的夸奖。儿子学校家长委员会自发组织了晚自习,家长们按学号轮值。晚自习后,孩子们就会对家长管理班级的行为进行评价。管理班级严厉的家长会遭他们埋怨,管理松懈...
关键词:教学智慧 教师系列 家长委员会 班级管理 体育 睿智 晚自习 家长会 
德育评价与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以南京市芳草园小学阳光儿童卡为例被引量:3
《江苏教育》2018年第31期32-33,共2页陆生宁 徐大群 
在小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中,如何实现知行合一是关键。学校通过创新德育评价形式,可以充分发挥德育评价的导向功能、诊断功能、强化功能和调节功能。南京市芳草园小学以学生日常行为表现为研究内容,关注学生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具体表现,以...
关键词:养成教育 德育评价体系 阳光儿童卡 
无惧风雨,心有阳光——小学体育室内实践课的思考与实践被引量:2
《中国学校体育》2017年第12期83-84,共2页陆生宁 
一、问题与现状 因为天气、场地等诸多因素,如何在小学阶段,开展好室内体育课教学,尤其对利用教室的有限空间进行身体练习的体育实践课是一个新的认知与实践。
关键词:体育实践课 小学体育 室内 风雨 阳光 体育课教学 小学阶段 身体练习 
“阳光城”:缔造儿童身体发展的生态环境
《中国学校体育》2017年第2期85-86,共2页陆生宁 
2016年10月11日下午,编者在南京市的芳草园小学参加了南京市教研室组织的小学体育工作研讨会,所见所闻颇有感触。学校从“孩子笑脸是学校的阳光”核心理念出发.树立的体育工作“全员参与”意识,实施“整体推进”(即将体育课、运动...
关键词:生态环境 身体发展 阳光 大课间体育活动 儿童 缔造 体育工作 “全员参与” 
小小脚印之重头再来
《中国学校体育》2014年第1期77-78,共2页陆生宁 
体育教师的教学特性决定了我们的工作风格,常常是雷厉风行、强者气势,努力创造“力与美”的意境去激发学生的锻炼热情。取得了显著的教育教学效果,但我们经常会忽略了“柔与美”的教育价值,忘却了“柔情蜜意”般的教育教学方法,不...
关键词:教育教学方法 教育价值 教学特性 体育教师 教学效果 教学智慧 教育策略 栏目编辑 
从教育故事入手的“草根”写作
《中国学校体育》2013年第7期71-72,共2页陆生宁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如果想让教育带来快乐,使日常的教育生活不变成枯燥乏味的义务,那就把每位教师引导为教育能人,感受到自己是一位研究者。同时他建议每个教师都来写教育日记,认为这些记录是思考和创作的源泉。由于教育环境和教育...
关键词:教育故事 “草根” 写作 苏霍姆林斯基 教师引导 教育生活 教育日记 专业素质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