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民

作品数:14被引量:8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砀山中学更多>>
发文主题:高考设计题目高考高三学生选登合题更多>>
发文领域:文化科学理学农业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中学数学教学》《中国数学教育(高中版)》《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中学数学(高中版)》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高三学生运算能力的分析、思考与建议被引量:3
《中国数学教育(高中版)》2018年第4期36-40,45,共6页辛民 
通过问卷调查、座谈等形式,分析学生数学运算能力下降的具体表现,思考问题形成的原因,提出改变学生现有的运算状况、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措施.
关键词:数学运算 现状调查 分析思考 教学建议 
高三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现状调查、分析、思考与建议被引量:4
《中学数学(高中版)》2017年第11期29-32,共4页辛民 
一、问题起因 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逐渐下降,制约学生数学素养提升、影响学生思维的发展;一些学生答题时不明算理,机械套用公式,缺乏数感,运算速度慢,运算过程烦琐,运算技巧缺失,正确率低下,会而不对,对而不全,全而...
关键词:数学运算能力 高三学生 调查问卷 现状 教学实践 数学素养 学生思维 运算速度 
2017年高考数学江苏卷第20题的赏析与思考
《中学数学教学》2017年第5期28-30,共3页辛民 
1原题再现 2017年高考数学江苏卷第20题如下: 已知函数f(x)=x^3+ax^2+ax+1(a〉0,b∈R)有极值,且导函数f(x′)的极值点是f(x)的零点.(极值点是指函数取极值时对应的自变量的值)
关键词:江苏卷 数学 高考 赏析 极值点 函数 自变量 原题 
两道测试题失分原因分析思考与启示
《中学数学(高中版)》2015年第6期70-72,共3页辛民 
一次高三数学质量测试中,有两道试题学生都可以通过读题、审题、分析、归纳、抽象、概括等活动,利用基本概念,构造自然、简洁的方法求解,然而,测试的结果出人意料,学生失分较多,这一现象引起了笔者的关注、思考、分析、探究、反思.现将...
关键词:测试题 失分 概念系统 解题方法 表征系统 教师讲评 数形结合 运算技能 平面直角坐标系 平面向量 
适合学生认知习惯的教学才是好教学——由“两条直线垂直的判定”教学说起
《中国数学教育(高中版)》2014年第5期33-35,共3页辛民 
通过“两条直线垂直的判定”教学进行分析,阐明课前认真研读《数学课程标糊、教材,准确把握课标要求,体会教材编写意图,站在学科整体高度理解数学知识,根据学生情况制定教学目标,整合教学资源,选择适合的方式、方法进行教学,才...
关键词:两直线垂直的判定 认知习惯 反思 
例说一道质量检测题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14年第1期58-60,共3页辛民 
2013年3月笔者有幸承担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测题的命制工作,反思其中一道由研究生入学试题改编的压轴题编拟过程,印象深刻,感触颇深,现将其命制过程及题目分析与感悟展示如下,与各位同行分享.
关键词:检测题 质量 毕业班 研究生 高中 
我为高考设计题目
《数学通讯(教师阅读)》2012年第12期51-53,共3页陈立田 辛民 陈志江 
题96对于函数f(x),若存在不为零的常数丁(T〉0)和S,使得当x取定义域中的每一个值时,都有f(x+T)=f(x)+S,那么f(x)称为“类周期函数”,T叫做“类周期”.已知g(x)是定义在R上以1为周期的函数,
关键词:周期函数 设计 高考 定义域 
我为高考设计题目
《数学通讯(教师阅读)》2010年第9期44-46,共3页王克亮 辛民 张琴竽 
题43已知数列{an}是以d为公差的等差数列,数列{bn}是以q为公比的等比数列.
关键词:设计 高考 等差数列 等比数列 公比 
我为高考设计题目
《数学通讯(教师阅读)》2010年第8期40-43,共4页辛民 林克涌 佟成军 
题40 已知过点P(m,2)(m∈R),作直线l与圆:x2+y2=1交于A,B两点PA+BA=0.则m的取值范围是_____.
关键词:高考 试题 数学教学 教材 
我为高考设计题目被引量:1
《数学通讯(教师阅读)》2010年第2期59-60,共2页张光田 辛民 
关键词:函数零点 三角函数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