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06JA880012)

作品数:23被引量:218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朱成科柳海民李志超娜仁高娃于翠翠更多>>
相关机构:渤海大学东北师范大学长春工程学院北京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黑龙江高教研究》《教育科学论坛》《天津市教科院学报》《复印报刊资料(中小学教育)》更多>>
相关主题:基础教育改革基础教育思维范式理论创新与实践时代诉求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文学经济管理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质量工程框架下的卓越教师培养与课程设计被引量:105
《课程.教材.教法》2011年第11期96-101,共6页柳海民 谢桂新 
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项目“建国以来基础教育改革的主要理论与时代创新研究”(06JA880012)的研究成果
卓越教师培养是时代的要求。卓越教师的理想规格是专业精神朴实高尚、专业知识融会贯通、专业能力卓著出色。卓越教师的培养需要进行有意识、有计划的设计,这个设计包括:培养模式设计、课程结构设计和实践能力训练设计等。
关键词:卓越教师 理想规格 培养设计 
基础教育改革话语的社会学分析被引量:3
《教育学术月刊》2011年第4期3-6,共4页王晋 
柳海民教授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建国以来基础教育改革的主要理论与时代创新研究"(06JA880012)阶段性成果之一
基础教育改革话语的生成路线遵循"外化-客观化-内化"的建构规律,这一规律周而复始地运转着;它有"正功能"和"负功能"之分,也有"显功能"和"潜功能"之别;它的产生、运转和走向等各过程充斥着各种权力的纠葛。基础教育改革话语在互动情境中...
关键词:基础教育 改革话语 社会学 
繁荣和贫困:教育学定位的事实之思与价值之辨被引量:1
《当代教育科学》2010年第15期10-12,16,共4页于翠翠 朱成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项目《建国以来基础教育改革的主要理论与时代创新研究》(编号:06JA880012)阶段性成果之一
教育学能否捍卫自身的独立性,不仅仅关系到作为一门学科的定位,同时关系到其发展的取向。教育学之所以出现"繁荣"与"贫困"共存的尴尬局面,在于教育学定位中出现的事实困境和价值异化,要实现教育学的创生,关键在于确立无立场的教育学情愫...
关键词:教育学 事实 价值 
学校改进中的校长问责制:必要性、可能性及其潜在难题被引量:5
《现代教育管理》2010年第9期35-38,共4页周霖 李刚 
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06069);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06JA880012)
学校改进是当前教育研究与实践的热点问题。从校长权责的现实乱象和学校改进的责任指向两个方面可以看出,建立校长问责制是十分必要的,法理支撑与制度借鉴两个视角为我国建立校长问责制提供了可能。对于制度设计与运作中潜在的难题可以...
关键词:学校改进 校长问责制 权力 责任 
分化与整合:理论品性的实践诉求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0年第3期14-16,共3页李志超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建国以来基础教育改革的主要理论与时代创新研究(06JA880012)阶段性成果之一
理论与实践的关系萦绕着教育教学的适切发展。缺少理论的定位,实践无从找到内在萌发的根基;缺少实践的应答,理论无从彰显生命的本性。由于理论自身的不成熟性,造成教育教学中理论宰制化统摄、实践疲软化乏力的实然表征。突破传统逻辑范...
关键词:教育理论 教育实践 教育实践理论 施瓦布 实践模式 
基础教育“学习场域”的构建设想与反思被引量:25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3期136-140,共5页娜仁高娃 柳海民 
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06JA880012)
笔者通过把布迪厄提出的"场域"这一重要范畴作为分析工具运用于对教育问题的研究中,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学习场域"这一重要概念并集中阐释了这一分析视角的含义、特征及其运作机制,同时着重分析了"学习场域"的建构策略以及合理性反思。
关键词:场域 学习场域 建构策略 反思 
素质教育核心理论研究评析被引量:2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1期60-63,72,共5页曾茂林 
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建国以来基础教育改革的主要理论与时代创新研究"(06JA880012)
世纪之交素质教育理论不断涌现。从纷繁复杂的素质教育研究成果中理清其核心理论的发展脉络,明确其得失,不仅有利于根据新形势和时代赋予素质教育的任务,对素质教育理论加以提炼和深化,而且对推进素质教育实践具有重大意义。因为明确素...
关键词:素质教育 核心理论 研究脉络 得失评析 
新课改背景下隐性课程的失落境遇与超越旨向
《教育科学论坛》2010年第6期11-14,共4页于翠翠 朱成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项目(06JA880012)
当下,新课程改革受制于传统经验主导思维方式,理论上对课程内涵做静态理解,实践中对课程行实体操作,遮蔽了隐性课程内在的超验、生成和建构的超越旨向,使其在课程改革中陷入失落境遇。实现隐性课程在新课改中"超越在场"的本体价值,关键...
关键词:隐性课程 超越性 中庸之道 
群体审议视角下课程权力问题探析被引量:3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0年第1期109-111,119,共4页于翠翠 朱成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项目"建国以来基础教育改革的主要理论与时代创新研究"[06JA880012]
课程审议权力分配的权责不清造成了审议过程中出现多种力量对峙的权力场域,偏离了审议的本意。这不仅异化了合作,而且还催生了边缘的沉默。明晰审议中课程权力的关键就在于从权力细化的角度把握新课程改革,并通过正义诉求的内在呼唤和...
关键词:群体审议 课程权力 课程决策 课程改革 
走向实践的课程艺术——施瓦布“实践”课程模式述评被引量:4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年第8期47-50,共4页刘静 朱成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课题"新中国成立以来基础教育改革的主要理论与时代创新研究"(项目编号:06JA880012)
课程理论与课程实践是一对紧密联系的范畴,对教育发展有着特殊的意义。当今课程理论的"客观性"、"普遍性"受到动摇,"理论霸权"、理论脱离具体情境、价值立场单一、教师和学生权力制约等问题相继出现。要改变课程探究方式的寻求思路,走...
关键词:施瓦布 课程理论 课程实践 课程探究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