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首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系

作品数:32被引量:472H指数:12
导出分析报告
发文作者:黎在良向喜刘莹莹汪果利楚战杰更多>>
发文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化学工程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发文主题:抑菌抗氧化生产工艺天然防腐剂保鲜更多>>
发文期刊:《食品与发酵工业》《肉类工业》《科技创新导报》《粮油食品科技》更多>>
所获基金:湖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湖南省科技厅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Nisin、溶菌酶用于斑点叉尾鮰鱼片保鲜的研究被引量:19
《食品科学》2010年第14期305-308,共4页顾仁勇 
以Nisin(乳链菌肽)、溶菌酶及VC(抗坏血酸)为保鲜剂,用于斑点叉尾鮰鱼片的冷藏保鲜,采用正交试验对复合保鲜剂的配比进行优选,并以细菌总数、TVB-N值、pH值及感官评分为鲜度指标,测定复合保鲜剂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复合保鲜剂最优配比...
关键词:NISIN 溶菌酶 斑点叉尾鮰鱼 保鲜 
“问题式”教学模式的探讨——以《食品保藏原理》课程教学为例被引量:10
《科技创新导报》2010年第18期199-199,201,共2页顾仁勇 
吉首大学教学研究改革项目
探讨了"问题式"教学模式的涵义和特点,以食品保藏原理课程教学为例,讨论了应用"问题式"教学的具体方法及应用技巧。
关键词:问题式 教学方法 食品保藏原理 课堂教学 
葛粉双歧杆菌发酵饮料发酵条件的研究被引量:5
《食品科学》2009年第21期294-296,共3页顾仁勇 银永忠 
湖南省科技厅科技计划一般项目(2008NK3112)
以两歧双歧杆菌、嗜热链球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1:1:1混合)为发酵菌种,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葛粉发酵饮料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优选出的发酵条件为:葛粉乳液中添加牛乳70%、葡萄糖1.5%、蔗糖5.0%、混合菌种接种量6.0%、发酵温度40...
关键词:两歧双歧杆菌 葛粉 发酵 
风味草鱼肉脯的加工工艺研究被引量:6
《食品科学》2009年第18期416-419,共4页顾仁勇 傅伟昌 
以草鱼为原料,研制一种风味鱼肉脯的加工工艺。对原料鱼的浸烫去皮、鱼肉的脱腥、干制、油炸等条件及产品配方进行优化选择。结果表明:原料鱼用80~85℃热水,浸烫10~15s,去皮容易;鱼肉的最佳脱腥条件为食盐溶液浓度8g/100ml,温度30℃,...
关键词:草鱼 鱼脯 加工工艺 
天然柑橘味甘薯乳饮料的研制被引量:1
《食品科学》2009年第10期286-289,共4页顾仁勇 姚茂君 银永忠 
以甘薯、柑橘和牛乳为主要原料,研制一种天然复合饮料的加工工艺。对甘薯的护色方法、复合稳定剂配比、复合汁配比及产品配方进行了优化选择。结果表明:先将甘薯片投入95~100℃的热水中热烫2~3min,然后在2.0%食盐+0.2%柠檬酸的溶液中...
关键词:甘薯 柑橘 牛乳 复合饮料 工艺 
秦简茶酒的工艺研究被引量:12
《现代食品科技》2008年第11期1169-1172,共4页刘蓉燕 顾仁勇 
以秦简茶为主要原料,利用微生物发酵酿造秦简茶营养饮料酒。所用酒精酵母接种量为0.8%,发酵时间为4d,玉米面粉与秦简茶汁(90℃下在m:V=1/50的条件下提取10min所得)的比例为3:1(m/V),温度为40℃时,微生物发酵生产秦简茶酒质量茶水较好,...
关键词:显齿蛇葡萄 酿酒酵母 混合发酵 茶酒 
甘薯叶糕的研制被引量:10
《现代食品科技》2008年第7期691-693,共3页顾仁勇 张丽 银永忠 易娟 
研究了甘薯叶糕的生产工艺,对比了多种胶凝剂的使用效果,采用正交试验法对产品配方及生产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以琼脂+卡拉胶(质量比3:4)为胶凝剂,具有良好的加工性能,产品外观及风味良好;优选的产品配方及生产工艺条件为:甘...
关键词:甘薯叶 果糕 生产工艺 胶凝剂 
新型红薯油炸食品的研制
《中国食物与营养》2008年第7期42-44,共3页顾仁勇 傅伟昌 周道 
以红薯为主要原料,进行科学配方,采取油炸工艺,研制一种色香味俱佳、口感酥脆的新型油炸红薯食品。通过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优选了产品配方。
关键词:红薯 产品配方 加工工艺 
甘薯软糖的研制被引量:13
《食品科学》2008年第9期684-686,共3页顾仁勇 刘蓉燕 银永忠 
以甘薯为主要原料,对甘薯软糖的生产工艺条件进行研究。通过对比实验对最佳胶凝剂以及烘干条件进行选择,并采用正交试验确定了产品的最佳配方。结果表明:选择琼脂1%+卡拉胶1%作为胶凝剂,按照甘薯浆200g、蔗糖150g、柠檬酸0.2g...
关键词:甘薯 软糖 生产工艺 
丁香和肉桂精油联合抗菌作用初步研究被引量:46
《食品科学》2008年第10期115-117,共3页顾仁勇 傅伟昌 银永忠 
采用等比稀释的方法,分别测定丁香精油和肉桂精油单独使用及联合使用时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利用FIC值对两者联合使用后的抑菌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丁香及肉桂精油联合使用,对枯草杆菌、黑曲霉及鲁氏酵母表现出协同增效作用,对大肠...
关键词:丁香精油 肉桂精油 联合抗菌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