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理

作品数:288被引量:206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吴思敬陈太胜古远清欧阳文风赵黎明更多>>
相关机构:首都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西南大学四川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学科=文化科学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在古诗词吟诵中提升学生的古诗词素养
《语文世界(上旬刊)》2024年第11期88-89,共2页苍黎黎 
古诗词以其形式之优美、对仗之工整、节奏之和谐、音韵之铿锵,给读者带来一种心灵的震撼,让读者在古诗词学习中能获得一种美的享受。因此,吟诵是古诗词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反复地吟诵,让学生对古...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 古诗词学习 吟诵 美的享受 诗理 诗词素养 
聚焦物象场景,探寻诗理诗情——部级精品课《古诗词诵读》品赏
《语文教学通讯》2022年第29期77-80,共4页郑灵灵 
《毛诗序》曾言“在心为志,发言为诗”。这一诗歌特性决定了日常诗歌教学不能抛开“诗境”空谈“诗情”。本课通过“聚焦物象,置身诗境”的诗歌阅读方法,整体感知,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展开“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活动,品味组成诗境的场...
关键词:聚焦物象 场景 诗境 诗情 
文本解读应“于平常处见风景”
《中学语文教学》2022年第4期69-70,共2页邹欣 
李洁与杨安平老师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学设计,最突出的优点是重视诵读指导。教师意图通过指导诵读,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领会诗意、诗情、诗理,感受俄国伟大诗人普希金这首著名哲理抒情诗的语言、情感、哲理之美。
关键词:教学设计 文本解读 重视诵读 诗理 指导诵读 循序渐进 由浅入深 哲理之美 
如何通过教学互动在英语教学中感悟诗理
《读与写(中旬)》2021年第8期273-273,共1页孔玲玲 
在新课程标准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对学生进行英语教学的时候,也应该通过创新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去适应英语,熟悉英语的语言习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应该将英语教学与其他学科结合,通过学科融合,使学生能够多方位地进行英语学习。基于此,...
关键词:初中英语 师生互动 诗词教学 教学策略 
古诗理解的几个注意点
《语文教学通讯(小学)(C)》2018年第12期38-39,共2页余金元 
一、诗歌理解要联系作者的思想观点对于王昌龄《出塞》一诗,清代乾隆时的蘅塘退士说:“龙城、飞将盖二事,此合之,误也'《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记载:元光五年,青为车骑将军,击匈奴,出上谷……青至茏城,斩首虏数百。《汉书》注:茏,读作龙。
关键词:诗理 《出塞》 思想观点 《汉书》 王昌龄 将军 作者 
赏诗画 感诗情 悟诗理——古诗《江畔独步寻花》的教学案例
《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8年第10期102-102,共1页郭瑞平 
《江畔独步寻花》这首诗是诗人杜甫在饱经战乱之后,寓居四川成都,暂时有了安身之所,心情比较愉悦,趁着鲜草丰嫩百花盛开独自在江畔散步赏花时写下的一首诗。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朴实无华,读起来令人感到非常亲切,而诗人在春天感受到的高...
关键词:古诗文 语文素质 语文能力 
初中古典诗歌教学的有效阅读
《职教通讯》2016年第14期35-36,共2页苏海英 
初中古典诗歌阅读教学,不能停留在以诵读为主要手段使学生感知诗的韵律美上,而应该注重培养学生抓住意象,运用联想、想象、拓展阅读,从进入诗境到感悟深入诗意,进而体会诗人的情感。这样,可以增加学生学习古文的趣味性,培养其感悟诗意...
关键词:古典诗歌 有效阅读 诗意 诗理 初中 
古诗教学的新探索——《古诗理论与小学古诗教学》评介被引量:1
《小学语文》2016年第11期62-64,共3页胡兰江 
古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关于古诗教学,人们关注的重点往往是解释字词、串讲大意,相关教学理论多年来停留在“加深理解,辅助记忆”的层面,理论含量和对实践经验的提炼,都相对匮乏。首都师范大学张平仁博士主编的《...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古诗教学 诗理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评介 首都师范大学 教学理论 实践经验 
古诗理解题的主要命题角度
《中文自修》2016年第7期40-41,共2页曾宪一 
上海中考语文试题从2009年开始增加了古诗鉴赏考题,但实际命题操作日寸考的能力层级是“理解”,不是“鉴赏”。纵观近7年的古诗理解考题,除了词语解释(诗、词、曲中的一个重要词语或书下注解)之外,主要命题角度如下:一是思想感...
关键词:命题角度 诗理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2009年 解题 中考语文试题 思想感情 《山居秋暝》 
诗理共建 稳中求变——《文心雕龙》含“隐”单、双字英译的诗学策略
《科技创新导报》2015年第14期242-245,共4页解学林 
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意义游走的术语-<文心雕龙>所有英译本中单字术语和含术语双字的英译策略研究"(批准号:11YJC740044)
相对于西方文论,"隐"范畴凝聚了诸多的异质性。形声兼表会意的诗性造字方式、中西语言的异质性,以及包括意义界定的模糊性、不确定性、复义性、意义的游移性在内的诗性言说方式,这些异质性使"隐"范畴具备诸多诗学因素,因而使译者在英译...
关键词:《文心雕龙》 “隐” 术语英译 诗性与理性 诗学 策略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