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列求和公式

作品数:133被引量:55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理学更多>>
相关作者:汪晓勤徐章韬郑金郑一平张兴顺更多>>
相关机构: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宁德市民族中学辽宁省凌源市职教中心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从定义出发,等比数列求和公式教学新探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24年第25期22-24,共3页杨帆 
通过对“等比数列求和公式”的教学研究,尝试从“等比数列”和“数列”的定义出发,探寻等比数列求和公式推导过程,进一步挖掘“求和”本质,探索如何在课堂上促进基于定义的深度学习的发生,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发展其数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等比数列求和公式 类比归纳 自相似性 错位相减 
基于CPFS的“等比数列求和公式”教学设计被引量:1
《中学数学》2023年第15期26-28,共3页李东瑞 王天志 
数学命题的学习包括对数学定理、法则、公式等的学习,高中数学命题的学习在整个高中数学学习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本文中主要基于CPFS结构理论,根据学生认知和命题特点,给出等比数列求和公式的教学设计,力求让学生从等比数列求和公式的...
关键词:等比数列求和 CPFS结构 教学设计 
数形结合在数列求和公式教学中的应用
《理科考试研究》2023年第11期28-31,共4页庞海燕 
数列是特殊的函数,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类比思想、方程思想和因数思想解决数列问题.本文梳理了数列单元中一些求和公式的图形证明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理性思维.
关键词:数形结合 数列 求和 公式教学 
利用等比数列求和公式解题务必注意五个方面
《中学生数理化(高二数学、高考数学)》2021年第20期28-29,共2页张振继 
HPM视角下的等比数列求和公式探究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21年第28期16-19,共4页陈琪 陈碧芬 
将数学史融入课堂有助于学生开展探究活动,从而更好地理解数学。本文在梳理与分析等比数列求和公式发展历史的基础上,从HPM视角出发,依据“一加一减”的思路设计教学,以期让学生能更自然地得到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
关键词:HPM 等比数列求和公式 “一加一减” 
求数列和的三个技巧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中)》2021年第2期35-35,共1页樊晓嵘 
数列求和问题是高考的必考内容,主要考查数列求和公式以及求和的方法.求数列和的方法有很多,如公式法、倒序相加法、并项求和法、分组求和法、裂项相消法、错位相减法等.本文重点介绍求数列和的三个技巧:分组求和法、裂项相消法、错位...
关键词:错位相减法 必考内容 分组求和法 等比数列 裂项相消法 数列求和公式 公式法 倒序相加法 
等比数列求和公式的快速永恒记忆
《中学生数理化(高考理化)》2020年第1期23-23,共1页雷皖婷 
大家都知道高中数学中等比数列求和公式比较难记忆,如何快速长久地记忆这个枯燥的公式是高中数学的一个难点。我在学习与记忆中发现了关于这个公式的快速记忆方法,经过实践运用,特别有效,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现分享给大家。
关键词:高中数学 实践运用 学习与记忆 快速记忆 等比数列求和公式 事半功倍 
基于数学史的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教学被引量:4
《中学数学月刊》2019年第11期46-49,共4页李玲 汪晓勤 
作为沪教版《数学5》(必修)第2章“数列”第5节的内容,“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是本章的收官之作,笔者在其第1课时的教学中融入了数学史.除了今天为大家所熟悉的“错位相减法”外,历史上其实还记载了多种其他推导等比数列求和公式的方...
关键词:错位相减法 历史素材 数学史 思想源泉 精心选取 收官之作 教学目标 等比数列求和公式 
背后的道理梯形面积公式
《小学数学教师》2018年第12期80-80,共1页网友提供 
教学梯形的面积计算时,教材练习中出现了下面这道题(下图)。请问:圆木总根数为什么能用面积公式求解?是什么道理?正如你所说,用梯形的面积公式求钢管、圆木根数的题是教科书上的传统题。其本质上与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相通。许多高中教科...
关键词:面积公式 梯形 道理 数列求和公式 前N项和公式 面积计算 等差数列 教科书 
对一道2018年数学文化试题的赏析
《中学数学教学》2018年第4期16-18,共3页余小芬 刘成龙 
数学是一门历史性或积累性很强的学科,数学知识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它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生产、生活而自然产生、发展和成熟的.在历史长河的悠久沉淀中,形成了数学深厚的文化底蕴、闪耀着丰富的知识成果,彰显了睿智的数学思...
关键词:数学文化教育 试题背景 赏析 数学教育改革 数列求和公式 引导学生 高考命题 历史性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