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课文

作品数:81被引量:13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董旭午张玉新蒋兴超吴友谊文继炬更多>>
相关机构:江苏省泰州中学吉林省教育学院汕头职业技术学院南京外国语学校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庖丁解牛》教学实录及点评——长沙市高中语文骨干教师培训班示范课
《语文教学与研究》2019年第18期144-145,共2页李四梅 颜翊 
[第一课时,指导学生了解庄子及写作背景,诵读课文,师生共同疏理文字和语法障碍.]第二课时教学实录一、落实基础,探究文"道"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熟悉了课文,先请同学们齐读第三、四段,要求不错字、不倒字、不添字,一气呵成.
关键词:教学实录 骨干教师培训班 《庖丁解牛》 高中语文 示范课 长沙市 诵读课文 写作背景 
解景语,悟情语
《语文学习》2019年第8期64-66,共3页赵海燕 
师:王国维《人间词话》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今天这节课,我们通过解读景语来体悟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传达的情语。请同学们大声诵读课文,然后说说,你通过小石潭景物的描写读出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作者是怎样以景表情的。
关键词:景语 情语 《人间词话》 《小石潭记》 诵读课文 王国维 柳宗元 作者 
大道至简,彰显语文教学的底色
《语文教学与研究》2019年第4期122-123,共2页王春玲 
当前我们的很多语文课堂,一会儿是多媒体展示,一会儿是小组探究讨论,一会儿是小组表演辩论,一会儿又是歌声响起……真可谓这边歌舞退场那边小组登场,看似包罗万象,十分唯美,似乎只有这样的课堂才是课程标准要求下的课堂,这样的课堂才是...
关键词:语文教学 语文课堂 大道 底色 学生兴趣 语文教师 诵读课文 小组探究 
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实施的方法探究被引量:1
《考试周刊》2019年第8期46-46,共1页彭泓 
情感教育,指的是教师在向学生授课的过程中,在考虑认知因素的基础上,还应积极挖掘学生的情感因素,努力培养他们成为思想情感极其丰富的优秀学生。语文学科中几乎每篇文章都包含了作者特定的思想感情,为语文学科渗透情感教育提供了前提条...
关键词:初中语文 情感教育 深挖文章 有效情境 诵读课文 
西宁恋歌
《意林文汇》2018年第19期10-13,共4页刘大伟 
这个春天,花开得很早。先是西山上的杏花都绽放了,紧接着小区内地显现一抹红色。穿外鸟雀轻声啼啭,阳光照到书桌上,几本诗集立时投下它们薄薄的背影。隐约之间,微风送来孩子们诵读课文的童声,这声音越过西山三巷时,分明沾染了杏花的味道。
关键词:恋歌 西宁 诵读课文 杏花 西山 诗集 
懂事儿·知趣儿·品味儿——《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教学设计及反思被引量:2
《中学语文教学》2018年第9期60-64,共5页张玉新 
2018年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融合研究"(编号:ZD18136)阶段性成果
【课前准备】1.阅读教师印发的材料或自己查阅书籍,了解词的相关知识以及李清照的有关情况,尤其是了解李清照对于词的主张。2.在已经初步形成自学习惯的基础上,借助工具书和书下注释尽量扫除文字障碍,反复诵读课文,尽量弄懂词的...
关键词:教学设计 反思 品味 课前准备 自学习惯 诵读课文 李清照  
吮吸生活的营养,品味文化的芬芳——《民间童谣》教学例谈
《四川教育》2018年第06X期71-71,共1页梅傲霜 
说起语文,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就是语文书、诵读课文、抄词语、写作文……其实,语文的外延何其宽广,只要留意观察,会发现生活中语文无处不在。怎样挖掘“生活中的语文”有价值的成分,让学生充分吮吸生活中的营养,品味文化的芬芳?
关键词:生活 营养 文化 品味 教学 童谣 民间 诵读课文 
赤诚精神 照烛千古——《离骚》教学实录与评析
《黑龙江教育(中学版)》2018年第6期16-17,共2页姜洋(执教) 陈宏(评析) 
教学目标1.诵读课文,了解比兴手法;2.理解屈原追求美好节操的政治愿望和人格理想。教学重点鉴赏屈原的形象,理解他追求修美的理想。教学难点以《离骚》为切入点理解屈原身上体现的民族精神。学情分析《离骚》一文中生僻字词较多,课前需...
关键词:《离骚》 民族精神 教学实录 人格理想 阅读视野 诵读课文 教学目标 比兴手法 
巧将“意外”化资源
《北京教育(普教版)》2017年第5期80-80,共1页李国珍 
"意外"是指课堂教学中没有预见的教学因素和教学情景。作为教师,应该正视、思考、捕捉这些"意外",对这些"意外"进行巧妙引导,将其转化成宝贵的教学资源。《醉翁亭记》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特别适合诵读。因此,我备课时的设计是...
关键词:教学资源 《醉翁亭记》 诵读课文 教学情景 教学因素 课堂教学 抒情散文 学生 
《项脊轩志》教学设计
《作文成功之路》2017年第1期51-51,共1页李艳 
教学目标: 1.感受文章语言美,学习细节描写等艺术手法; 2.有感情地诵读文章,体会归有光借项脊轩寄托的情感。 教学重点: 1.诵读课文,梳理文章脉络,把握文章情感线索; 2.赏析文章语言,感受其简约美、质朴美、深沉美,学习细节描写...
关键词:《项脊轩志》 教学设计 文章语言 艺术手法 细节描写 诵读课文 情感线索 教学目标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