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演示

作品数:480被引量:89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吴玉兰沈海燕唐建英陈勇军林小平更多>>
相关机构:杭州市天长小学学研究院集美大学张家港市塘市小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福建省农科院青年科技人才创新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如何初步认识计数单位“十”
《教学月刊(小学版)(数学)》2024年第11期32-32,共1页苏娇 
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数的认识和运算的基础。如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10个一就是1个十”?可以采用以下教学过程。一、呈现多样化材料,初步构建概念1.构建计数单位“一”出示图1,并提问:“小朋友们,你们能...
关键词:计数单位 数的认识 纽扣 课件演示 多样化材料 初步认识 初步构建 
如何在认识量角器时体会单位的分与合
《小学数学教师》2023年第7期169-170,共2页吴玉兰 
“角的度量”一课需先认识量角器。如何在认识量角器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单位的分与合?可以实施以下教学流程。一、初次比较,产生需求1.提出问题。出示两个角(图1):(1)你觉得哪个角更大?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用课件演示重叠两个角,比较角...
关键词:量角器 教学流程 角的度量 分与合 课件演示 认识 
多种方式感知“破十法”与“平十法”
《小学教学(数学版)》2022年第10期38-38,共1页刘晓英 
一、“破十法”“破十法”就是先把被减数分解成两个数的和,其中一个数就是10,再把“十”破开,用10去减减数。例如:15-9,把15分成10与5,紧接着先算10-9=1,再算1+5=6。看--看课件演示“破十法”的过程(如图1)。
关键词:破开 课件演示 感知 
怎样认识体积和体积单位
《教学月刊(小学版)(数学)》2022年第3期31-31,共1页徐兆丹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过程,引导学生认识体积和体积单位。一、动态呈现,感知体的形成过程1.课件演示动态过程:将一个点的运动轨迹逐步连成一条线段;线段平移,运动轨迹逐步成为一个长方形的平面;平面继续平移,成为一个长方体。让学生描述看...
关键词:运动轨迹 体积单位 长方体 动态呈现 课件演示 动态过程 平移 线段 
为什么学生如此偏爱测量
《小学教学(数学版)》2021年第10期52-54,共3页林俊 
【案例】点到直线的距离(苏教版教材四年级上册)。学生在认识垂线概念后,紧接着学习“点到直线的距离”。师:我在纸上又画了一条直线L,直线L外有一点P。点P远远地看着直线L,心中充满了好奇,它想笔直地走到直线L上去看看。你觉得点P可能...
关键词:点到直线的距离 苏教版教材 课件演示 四年级上册 画一画 认识垂线 直线 好奇 
“千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实录及赏析
《小学教学(数学版)》2021年第7期46-49,共4页刘德武 高孟岩(赏析) 
【教学实录】解答题三、导入一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千以内的数。今天我还请到了一位老人和大家一起上课,这位老人比我们大约要大2500岁。在中国古代,人们把那些受到尊敬的、有学问的人,通常叫作什么子。你们知道都有谁吗?生:孟子、...
关键词:教学实录 温故而知新 数的认识 解答题 课件演示 韩非子 孔子 教育家 
让横式“站起来”——由“乘法横式和竖式的比较”引发的思考
《中小学数学(小学版)》2021年第1期34-35,共2页洪伟 
前阶段,在江苏省小学数学"数的运算"专题研讨活动中,本人执教苏教版三年级上册"不进位的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笔算"一课。首先,出示例题:湖面上飞过3队大雁,每队12只,一共多少只?在这之后,学生通过摆小棒、尝试算一算等后,学生列出了多种...
关键词:小学数学 专题研讨 竖式 横式 数的运算 教学效果 课件演示 苏教版 
巧用比较策略 深层理解概念——《正比例的意义》教学实践与思考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小教研究)》2020年第11期79-81,共3页丁银霞 
正比例关系是一种函数关系,是从运动的、变化的、一一对应的角度来研究两个相关联的量之间变与不变的规律。"正比例的意义"是学生系统探索函数关系的起始课,这部分内容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以往的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对正比例意义的理解...
关键词:深层理解 起始课 正比例关系 课件演示 教学实践 变与不变 意义建构 比较策略 
真正地数数 深刻地体验——“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新探索
《小学数学教师》2020年第3期75-77,共3页庄迎春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一小节“1000以内数的认识”,例1是借助数小方块的个数(图1)复习计数单位“一、十、百”,进一步认识“百”和新的计数单位“千”。整个过程以数形结合的方式将计数单位结构化地呈现,凸显计数单位之...
关键词:计数单位 《数学》 数形结合 数的认识 教学方式 课件演示 实际教学 人教版 
反比例函数与三等分角被引量:1
《中学数学杂志》2019年第4期32-34,共3页王娜娜 朱向东 
每年我区教研部门都组织学科教师进行全区集体备课.在今年2月份组织的全区初中数学教师集体备课中,笔者针对鲁教版(五四学制)九年级上册第一章《反比例函数》第12页的阅读材料:“反比例函数与三等分角”进行了专题发言,对帕普斯作法的...
关键词:三等分角 函数 比例 数学教师 集体备课 阅读材料 课件演示 几何画板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