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飞蜻蜓》

作品数:26被引量:3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周晓雯钱红雨张国宝周小红李琳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市力学小学建湖县育红实验小学南京市琅琊路小学乐至县城东小学更多>>
相关期刊:《小学语文教师》《山东教育(小学刊)》《新语文学习(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通讯(小学)(C)》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转换角色,学会写字
《小学语文教师》2021年第6期87-88,共2页董艳 
星期三的早上,云淡风轻,校园被一股强大的生气包裹着,生命因文字的浸染而变得越发有灵气。我迈着轻盈的步伐走进三(2)班,今天《放飞蜻蜓》这一课,我相信又将改写我与孩子们的教学故事,“没有老师的指导,你们有信心把字写好吗?”检查过...
关键词:转换角色 云淡风轻 《放飞蜻蜓》 教学故事 
在整合教学中提高语文能力——以苏教版《放飞蜻蜓》《保护蜻蜓》的教学为例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版)》2018年第12期86-86,共1页江平 
借助整合策略,运用对比的方式展开教学,便于学生在同中寻异,异中求同。以这样的方式来进行思考与实践,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都将得到极大的发展与提升。提出对比框架,在整合中明晰文本脉络;对比细节,在整合中明晰表达技巧;模仿迁移...
关键词:明晰脉络 洞察技巧 学以致用 统整思维 
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放飞蜻蜓》教学摭谈
《江西教育(综合版)(C)》2018年第6期40-40,共1页周小红 
一、带入情境,感悟师爱 上课伊始,让学生初读课文1~6小节,然后创设"捉蜻蜓——议蜻蜓"这样的情境。 首先通过语言描述创设"捉蜻蜓"的情境,问:"陶老师从村里走出来,看见了一群小朋友在捉蜻蜓,你们能想象和描述捉蜻蜓的情景吗?...
关键词:问题情境 风化 教学 语言描述 小朋友 课文 学生 孩子 
让情感在文字中孕育、升腾——以苏教版国标本三下《放飞蜻蜓》为例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2018年第5期72-73,共2页哈峻 张国宝 
《放飞蜻蜓》一文是苏教版国标本三下的一篇课文。如果从教者的角度,讲讲蜻蜓的身体结构、蜻蜓需要保护的道理以及蜻蜓是人类的朋友等,似乎也能够完成文本所要求的教学目标。但仔细揣摩,我们会发现:这种口号式的阅读教学,没有深度、没...
关键词:苏教版 情感 标本 文字 身体结构 教学目标 阅读教学 儿童 
整合理念下的比较阅读之初探——《放飞蜻蜓》《习作6》教学例谈
《小学语文教师》2018年第4期52-54,共3页董秀梅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放飞蜻蜓》和《习作6》都是关于"保护动物"这一主题的课文,内容皆以"蜻蜓"为对象,结构相似,可语言表达方式又有所不同:《放飞蜻蜓》侧重通过人物的语言——"谈蜻蜓",引导学生步步深入,了解蜻蜓的作用...
关键词:比较阅读 整合理念 习作 语言表达方式 教学 保护动物 引导学生 三年级下册 
《放飞蜻蜓》课堂教学反思
《广西教育》2016年第33期85-85,共1页沈清华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课文《放飞蜻蜓》情节比较简单,讲述了陶行知先生劝说一群孩子放飞蜻蜓的事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挖掘文本内涵,从陶行知先生身上体悟认知世界的方法,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追求个性认知的态度,这应该...
关键词:《放飞蜻蜓》 教学 反思 
言语实践:把“蜻蜓”真正地放飞——以《放飞蜻蜓》一课的教学为例被引量:2
《语文知识》2016年第16期23-25,共3页张旭 
言语实践直指语文课程的实践性,在小语课堂中要想抓住语文教学的本质,就必须抓住语言文字的实践。我认为,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关注学生的言语实践,在课堂上结合教材的文本语言进行有根据的言语实践是语文教学的主旋律。有根据的语言...
关键词:言语实践 语言实践 语言学习 苏教版 语言文字 语言训练 文本语言 言语表达 翅痣 后翅 
从《放飞蜻蜓》解读陶行知教育理论
《新课程(小学)》2016年第6期22-22,共1页李廷亮 
《放飞蜻蜓》讲陶行知见一群孩子捉蜻蜓,因势利导教育孩子识蜻蜓、放飞蜻蜓的事。从这一教育过程中体现了陶行知"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千教万教教人求真"等教育思想。
关键词:陶行知 生活即教育 社会即学校 真教育 
《放飞蜻蜓》导学案
《小说月刊(下半月)》2016年第6期172-173,共2页邓蓉 
学习目标: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层次结构。
关键词:学案 能力目标 学习目标 朗读课文 知识目标 课文内容 层次结构 生字 
巧用教材,读写风光无限——《放飞蜻蜓》(第二课时)教学案例被引量:1
《小学生(教学实践)》2015年第8期82-,共1页周晓雯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艺。"所以,语文老师可以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紧扣课文内容,找准写作点,在教学中进行读写结合,把写挤进课堂,引导学生在读的基...
关键词:语言文字训练 读写结合 文老师 课文内容 小组讨论 全班交流 指导写作 引读 研究研究 知识渊博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