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毓

作品数:26被引量:30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更多>>
发文主题:福克纳霍桑人性信仰罪恶观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文化科学历史地理天文地球更多>>
发文期刊:《求索》《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现代特殊教育》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基于问题导向的教材整合拓展专题教学
《语文教学与研究(读写天地)》2017年第4期54-57,共4页张晓毓 
在课堂教学改革日益深入、倡导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学生深度阅读能力的今天,传统的按照教材编写顺序逐一讲授文本的语文课就显得有些单薄,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也相对孤立。对此,教师可以把教材作为开展教学的主要资源,以学生、...
关键词:专题教学 教材整合 基于问题 导向 课堂教学改革 阅读能力 教材编写 语文课 
经典传承生命的意义
《中国教师》2017年第2期75-75,共1页张晓毓 
我们为什么要读经典?答案或许有很多,诸如增长见识、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品赏文字,在我看来,更重要的原因在于,经典将生命的意义薪火相传。
关键词:生命的意义 传承 陶冶情操 
“醒”与欧阳修的“醉”“乐”世界
《语文教学之友》2017年第1期21-22,共2页张晓毓 
关于《醉翁亭记》的教学,在梳理"醉""乐"关系的基础上,教师还可以深入分析文本的第三个关键词"醒",这样不仅扩展了课堂的信息容量,也加深了学生对欧阳修人格魅力和文本意蕴的理解。
关键词:《醉翁亭记》 欧阳修    
由句意逆段意,由表层及深层——现代文句子含义题解题策略
《大学(A版)(阅读独唱团)》2016年第6期40-41,共2页张晓毓 
纵观近两年全国的高考题,句子含义题大体上有两类。一类是赏析使用了修辞手法的、富有表现力的形象化句子,学生需要分析修辞的表达效果,将其转化为概括性的语言,并结合上下文阐释文本的情感。
关键词:解题策略 句子 表层 修辞手法 高考题 形象化 表现力 概括性 
放飞心灵,成就“逆袭”
《班主任》2016年第4期24-25,共2页张晓毓 
接手初三新班后,很多同事告诉我该班有个年级闻名的学生——小南。他不守纪律还自视甚高。联系家长,他妈妈除了哭诉孩子太过叛逆外一点办法也没有。更令人头疼的是,他的"离经叛道",竟引得年级很多孩子的"崇拜",甚至称他为"南爷"。
关键词:心灵 成就 离经叛道 年级 孩子 
基于多元有界文本解读观的语文课堂对话探究
《语文天地》2016年第3期14-16,共3页张晓毓 许璐 
新课标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但在摆脱传统教学模式桎梏的同时,语文教学出现了教师、学生与文本之间只求对话的形式而随意解读文本的现象。课堂在倡导师生多元对话、尊重学生个体体验的同时,...
关键词:课堂对话 文本解读 多元有界 语文教学 《文学理论教程》 传统教学模式 尊重学生 阅读教学 
人性的漏洞与信仰之“庙”的重铸——《喂——出来》主题的多重理解
《学语文》2015年第5期52-53,共2页张晓毓 
《喂——出来》的主题可以从文章的标题入手进行多层次解读。它不仅是一个鲁莽的年轻人对未知之"洞"的好奇呼喊,也是作者在呼唤关注环保、正视被隐匿的种种社会罪恶,呼吁重建精神信仰、改变种种人性丑陋现象,即要真正解决这些社会问题...
关键词:环境保护 人性 信仰 
用灵动的图画板书为课堂“点睛”——谈初中语文图画式板书的创新设计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2015年第2期56-58,共3页张晓毓 
语文课板书作为课堂教学任务的重要手段之一,被视为一篇篇微型教案,它将课堂教学中庞杂、潜隐的问题清晰且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和回顾教学环节与教学重点。朱绍禹先生曾说,"板书能点睛指要,给人以联想;...
关键词:初中语文 课堂教学 板书设计 教学效果 朱绍 教学重点 表层意义 动态性 写作方法 课堂内容 
初语传统选文阅读教学的陌生化策略
《语文教学之友》2015年第1期15-16,共2页张晓毓 
北京市朝阳区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课题《新课改语境下中学教师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培养研究》课题批准号DBG1251164阶段性成果
初中语文教材中的传统篇目,虽历经多次版本和课标的修订,一直是教材选文的中流砥柱。作为文学文化的经典,这些文本肩负着培养学生文化素养的重任。而在教学过程中,这些文本经过多次咀嚼,教师的教学思维渐渐僵化固定——从作家作品、生...
关键词:阅读教学 选文 初中语文教材 教学思维 单调乏味 什克洛夫斯基 文论家 教学情境 文本间性 经典文本 
时代的变迁与无法负重的“信”——余秋雨《信客》的文化良知被引量:2
《中学语文教学》2014年第7期40-42,共3页张晓毓 
《信客》沿袭了余秋雨文化散文一贯的写作风格——用诗性的语言,讲述了一个具有浓厚传奇色彩的故事,但文中传达的历史文化哲思却不如《文化苦旅》中的其他篇章那么明晰,这也造成了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困惑。对于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的这...
关键词:余秋雨 《文化苦旅》 哲思 写作风格 人教版 教学重点 私人性质 文中 讽刺意味 精神需要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