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宏咏

作品数:11被引量:1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江苏省淮安中学更多>>
发文主题:解法参数不等式恒成立问题不等式恒成立问题高考最值法更多>>
发文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高中生(高考)》《新高考(高三数学)》《中学生数理化(高考理化)》《新高考(高二数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最值法解含参数不等式恒成立问题
《新高考(高一数学)》2017年第5期20-21,共2页程宏咏 
关于不等式的恒成立问题,是学习不等式一章时的难点,涉及参数的探求,形式多变,且往往需要采用分类讨论以及分离变量等策略.下面我们来一起探究其中的奥秘.这里阐述的主要是利用最值法来解决不等式的恒成立问题.
关键词:不等式恒成立问题 最值法 分离变量 分类讨论 学习 
挖掘本质,突出重围——一道三角问题的解法探究
《新高考(高二数学)》2017年第5期33-34,共2页程宏咏 
在平常的数学学习中,经常遇到某一道题可以从多角度去考虑,挖掘本质,突出重围,举一反三.联系多种知识解决一个问题,对学过的知识能起到复习巩固的作用.下面我们从多种角度来考虑一道解三角形题目.
关键词:三角问题 本质 挖掘 解法 数学学习 举一反三 解三角形 复习巩固 
基于AO=xAB+yAC向量关系的解法思考
《中学生数理化(高考理化)》2016年第10期54-54,共1页赵津艺 程宏咏 
在平面向量的学习中,经常出现形如→AO=x→AB+y→AC的向量关系,条件使用比较抽象。
关键词:平面向量 解法 学习 
关于“恒成立”问题的本质与解法求源
《中学生数理化(高考理化)》2016年第9期52-53,共2页庞逸民 程宏咏 
大家在高中数学学习的过程中经常碰到命题恒成立与命题成立等问题。如果在学习过程中不仔细推敲每种题型的解法,很容易混淆这两种问题。本文围绕这两种情形进行分析,旨在帮助大家培养对方法的提炼,加强思维灵活性和创造性的训练,使...
关键词:“恒成立”问题 解法 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质 思维灵活性 数学学习 学习过程 创造性 
最值法解含参数不等式恒成立问题
《新高考(高一数学)》2016年第5期24-25,共2页程宏咏 
关于不等式的恒成立问题,是学习不等式一章时的难点,涉及参数的探求,形式多变,且往往需要采用分类讨论以及分离变量等策略.下面我们来一起探究其中的奥秘.这里阐述的主要是利用最值法来解决不等式的恒成立问题.
关键词:不等式恒成立问题 最值法 分离变量 分类讨论 学习 
三招“搞定”排列组合——例析常见排列组合问题的解题方法
《新高考(高二数学)》2015年第4期22-23,共2页程宏咏 
排列组合是高中数学中相对独立的内容,它不仅在生活中应用广泛,而且还是学习概率、统计知识的基础。其思考方法独特,解题思路新颖,如果对题意认识出现偏差的话,极易出现计数中的“重复”和“遗强”。在初学阶段,提高我们解排列组...
关键词:排列组合问题 解题方法 例析 排列组合题 相对独立 高中数学 统计知识 思考方法 
如何探究一道好题
《高中生(高考)》2014年第6期30-31,共2页程宏咏 
新课程倡导数学探究,数学探究活动的开展有助于学生尝试数学的研究过程,体验创造激情,有助于培养学生发现、提出、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数学探究不一定只局限于高一和高二。在高三的复习中我们也应该考虑...
关键词:数学探究 一题多解 探究活动 创造激情 数学问题 创新意识 探究教学 学习活动 
一道高三调研立几题引发的几点思考
《数学教育研究》2013年第4期50-51,共2页程宏咏 
1试题评析2013年5月,我校高三调研测试卷中出现了如下一道立几题:例1如图1,棱柱ABCD-A1B1C1D1的所有棱长都为2,平面AA1C1C⊥平面AB-CD.
关键词:调研 高三 试题评析 测试卷 平面 棱柱 
剖析椭圆中最值问题的几个视角被引量:1
《新高考(高三数学)》2008年第1期28-31,共4页程宏咏 
有关圆锥曲线的最值问题,在各类考试中频频出现.在各种题型中均有考查,其中以解答题为主,须引起重视.本文通过具体的例子,对椭圆中最值问题的几个视角进行分类剖析.
关键词:最值问题 椭圆 最小值 视角 离心率 坐标 焦点 最大值 直线 解析 
一类轨迹问题的解法探讨
《高考金刊》2006年第12期50-52,共3页程宏咏 
轨迹问题是平面解析几何中非常重要的一类问题,在高考中经常出现.求轨迹方程的方法比较多,但从宏观上说不外乎两个途径:一是利用平面几何知识和圆锥曲线的定义,这类题目对计算的要求不高,主要考查观察、联想的能力;二是利用代数...
关键词:轨迹问题 解法 平面解析几何 平面几何知识 轨迹方程 圆锥曲线 利用 高考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