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2012SJD740045)

作品数:10被引量:28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王丽萍汪璧辉周红民屠国元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晓庄学院中南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绥化学院学报》《湖南科技学院学报》《南京晓庄学院学报》《电影文学》更多>>
相关主题:翻译译学术语《十二生肖》复译翻译模因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多模态话语分析《十二生肖》字幕翻译被引量:8
《电影文学》2014年第24期154-155,共2页王丽萍 
江苏省教育厅2012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指导项目"20世纪上半叶中国文学英译研究"的成果之一(项目编号:2012SJD740045)
多模态话语分析从文化、语境、内容、表达等四个层面给学者搭建了一个研究的框架,给电影字幕翻译的启示是:在电影背景音乐、动作、表情等元素的综合呈现时,译者的翻译要让观众都能基本掌握电影原产地的文化背景、电影中的语境和内容情...
关键词:多模态话语分析 字幕翻译 《十二生肖》 
翻译教学之主体间性探究被引量:1
《绥化学院学报》2014年第8期123-126,共4页汪璧辉 
江苏省教育厅2012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指导项目"20世纪上半中国文学英译研究"(项目编号:2012SJD740045);南京晓庄学院一般项目"中国近现代文学在英语世界的传播及影响"(项目编号:2012NXY31)
传统翻译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主客二分"特征明显,学生的翻译实践能力与市场需求不协调。基于经验主义的翻译工作坊开辟了任务型教学模式,教师不再属于权威中心,学生主体性得到尊重与发挥,主体间的互动实现平等、自然、合理的对话与交...
关键词:翻译工作坊 主体间性 翻译能力 
翻译模因“重译”与“复译”演变考--中国译学术语建设之思考被引量:8
《外语教学》2014年第1期94-97,共4页屠国元 汪璧辉 
江苏省教育厅2012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指导项目“20世纪上半叶中国文学英译研究”(项目编号:2012SJD740045)的部分成果
一本多译现象在中国翻译历史中反复出现,与之相关的译学术语"重译"和"复译"是重要的翻译模因,在历史进程中得到传播与复制,其生发规律可为中国译学术语建设提供借鉴,促进相关翻译研究发展。
关键词:译学术语 翻译模因 重译 复译 
评周红民的新著《翻译的功能视角》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3年第6期116-119,共4页汪璧辉 
2012年度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指导项目"20世纪上半叶中国文学英译研究"(2012SJD740045);南京晓庄学院一般项目"中国近现代文学在英语世界的传播及影响"(2012NXY31)
在译学理论空前繁荣的当下,一方面,西方翻译理论源源不断地被译介到中国,另一方面,中国传统译论也渐次得以挖掘与梳理。一中一西,一内一外,各显特色,话语相异。倘若各自为阵,恐囿于西化与本土化之争,无益译学之兴。南朝梁任防...
关键词:翻译 功能 本土化 中国 
翻译腔乎?翻译体乎?——那实在是个问题被引量:1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3年第4期61-66,123,共6页周红民 
江苏省教育厅2012年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指导项目(2012SJD740045)
对于"翻译文体"流行各式各样的名称,赋予了不同的价值判断,反映出论者的语言观。该文拟用"翻译体"这一"骑墙"的说法,对照"翻译腔"展开论述,指出两者混用的事实,分析"翻译体"存在的必然性、必要性,阐述了"翻译体"的限度。
关键词:翻译腔 翻译体 客观性 合理性 限度 
《生死疲劳》中的语言前景化现象及其翻译被引量:2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3年第7期193-194,共2页王丽萍 
江苏省教育厅2012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指导项目(项目编号2012SJD740045)
莫言天马行空的想象以及大胆的语言活用,形成了大量的语言前景化现象。通过举例分析其小说《生死疲劳》中的词汇前景化、语义前景化、语域前景化和方言前景化现象以及葛浩文先生如何再现莫言的前景化语言的,并认为对于前景化语言,译者...
关键词:莫言 葛浩文 《生死疲劳》 前景化 翻译 
《西游记》英译研究三十年被引量:3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第4期115-118,共4页王丽萍 
江苏省教育厅2012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指导项目(2012SJD740045)
本文根据对1979-2012年关于《西游记》英译研究的期刊和学位论文的统计,从7个方面论述了其研究现状:总括性介绍和译者研究、书名英译研究、翻译策略研究、译文研究和译文对比、儒道释等文化研究、语言学视角研究、基于语料库的研究,并...
关键词:《西游记》 英译 回顾 建议 
庞德中诗创意英译中的“种子移植”被引量:1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2期92-94,共3页王丽萍 
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2SJD740045)成果之一
基于Susan Bassnett的"种子移植"概念,认为译者的主观能动性,诗歌是可译的,反对"诗歌是在翻译中丢失的东西"的论断。通过分析《华夏集》中的具体实例,认为庞德在中诗翻译中对原诗的情感种子和意象种子都较好地实现了"移植"。
关键词:“种子移植” 庞德 意象 情感 
论“五四”前后翻译语言的转变被引量:4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2年第5期74-79,共6页周红民 
江苏省教育厅2012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指导项目"20世纪上半叶中国文学英译研究"(2012SJD740045)
翻译语言是在翻译过程中生发的,既不完全等同于译入语,又多少带有源发语种种特征的杂交语言。但"五四"前后的翻译语言形成了巨大反差,由传统汉语主导的翻译语言转向源发语主导的翻译语言,改变了翻译语言的整体格局,形成了泾渭分明的两...
关键词:翻译语言 清末民初 “五四”前后 利弊得失 
守望“自由”,呼唤宽容——对中国新诗发展的反思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5期41-46,共6页汪璧辉 
江苏省教育厅2012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指导项目"20世纪上半叶中国文学英译研究"(2012SJD740045);南京晓庄学院青年专项课题"翻译过程中的译者主体性"(2010KYQN21)
新诗是"自由的精灵",但自诞生便无法超脱政治的纠缠、古今的辗转和中西传统的牵引,由此形成了20世纪新诗曲折的发展路径。进入21世纪以来,新诗受到消费主义文化的挤压,"苟且"于这急迫的时代,所幸仍有"不识时务"者默默坚守,开掘人性,追...
关键词:新诗 自由 宽容 《自由的精灵·沉重的翅膀》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