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第二册

作品数:177被引量:27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理学更多>>
相关作者:王永春余锦银范花妹秦庆雄宋波更多>>
相关机构:人民教育出版社大冶市第一中学大理州漾濞一中西北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对一节高中数学习题课的几点看法
《传奇故事(百家讲堂)》2021年第1期211-211,共1页王莉 
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上过这样一节数学复习课,现将这节课的情况简单实录:“在上课伊始,我简单提问全体学生回忆了上节课的内容,然后,给出学生这样的探究问题(出自高中数学第二册(上)第147页复习参考题)。
关键词:数学复习课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 探究问题 高中数学习题课 全体学生 上课 数学第二册 几点看法 
在个性化教学中优化比较策略——源自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二册教材《比较大小》练习课例分析
《名师在线》2020年第4期33-34,共2页胡晔 
新课程特别重视培养学生比较、观察、估计的能力,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数感,促进学生在观察、估计、比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不仅能理解数的需要,也能加深学生对数的实际意义的理解。本文立足教学实践,通过对小学数学"比较数的大小"...
关键词:小学数学 比较大小 优化策略 
在“用知识”中“学知识”
《北京教育(普教版)》2019年第10期84-84,共1页赵然 
在数学教育中,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将数学带入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北京版小学数学第二册教材中,“综合与实践”部分的内容是“旅游购物”,这部分知识安排在“认识人民币”之后,教材上学习内容的呈现与生活联系紧...
关键词:知识 综合实践活动 数学应用意识 数学教育 实际生活 数学第二册 旅游购物 学习内容 
以“问题”为导向的课堂教学
《散文选刊(中旬刊)》2019年第2期114-114,共1页李箐崚 
孔子曰:“疑是思之始,学之短。”学贵有疑,那么我们该如何导出问题,以便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让学生去独立思考、尝试自己去演艺知识的理解形成过程呢?一、开门见山,入境质疑比如我在教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二册第六单元《100以内数的加减法...
关键词:课堂教学 导向 数学第二册 探究意识 解决问题 加减法 人教版 橘子 
百以内数的数法和组成的教学谈
《新课程》2019年第1期98-98,共1页吴小英 
“百以内数的数法和组成”是人教版数学第二册百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的内容。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采用“四步”教学法,即,引导感知、启发操作、促进升华、强化练习。
关键词:教学法 组成 数学第二册 人教版 读法 感知 
操作体验 唤醒思维——小学数学第二册《摆一摆、想一想》课堂教学案例
《课程教育研究》2017年第19期127-128,共2页韩玲玲 
小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都相对较差,数学中一些抽象的概念往往令他们十分费解,如果学生可以动手操作,就可以在实践中学到数学知识。本问结合《摆一摆、想一想》这一实践活动对此展开了分析。
关键词:操作 思维 小学数学 
走出课堂天地宽
《读写算(教师版)(素质教育论坛)》2016年第29期245-245,共1页何晓霞 
【案例】人教版初中数学第二册第九章,习题9.7第4题,是一道通过列方程解答的应用题.具体内容是:我部队到某桥头阻击敌人,出发时,我军距离桥头24千米.我急行军的速度是敌军的1.5倍,结果,我军提前半小时到达桥头.求我军的速度是多少?
关键词:天地 课堂 数学第二册 第九章 人教版 应用题 列方程 速度 
《不等式的证明——作差比较法》说课稿
《赤子》2015年第1期271-271,共1页杨建峰 
本文内容选自人教版高中数学第二册(上)第六章《不等式》中的第一节“不等式的证明”。本文所选内容共需5课时,本文只对第1课时展开分析与设计。 1教材分析 1.1教材背景。在生活中存在大量的不等关系,而且在不等问题中,蕴含有丰...
关键词:不等式 作差比较法 证明 说课稿 解决问题能力 第1课时 教材分析 数学第二册 
不同版本教材立体几何内容编排的思考
《数学教育研究》2014年第5期11-13,43,共4页王淼生 
对于立几内容的安排,不同版本教科书有不同的意图,笔者有幸使用过多种版本的教科书,让我们一起欣赏并审视不同版本教科书昕折射的理念,以便有效开展解题教学.1.1北师大版教科书对于立体几何的教学内容,2003年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关键词:内容编排 立体几何 版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教材 数学第二册 教科书 教学内容 
让数学在生活中焕发出魅力--《认识人民币》教学案例与评析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4年第7期141-141,共1页黄达容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数学第二册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知道人民币的基本知识和如何使用人民币,提高社会实践能力。
关键词:《认识人民币》 数学第二册 教学案例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 生活 社会实践能力 教学内容 实验教材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