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除法

作品数:156被引量:27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熊华叶佳伟陈杰廖水卿叶婷更多>>
相关机构:人民教育出版社淮安市新民路小学张家港市万红小学华东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小学教学(数学版)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小学生在数学臆测教学课堂上展现的证明——以两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性质为例
《小学教学(数学版)》2020年第1期12-16,共5页陈姿静 
一小学生有能力证明吗小学生是否有能力证明?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探讨在小学阶段学习证明对学习的重要性。为什么在小学阶段需要学习证明?汉纳(Hanna)和维利尔斯(Villiers)特别呼吁学校数学课程需要提供机会让学生学习证明,不仅需...
关键词:最大公因数 短除法 最小公倍数 教学课堂 
如何基于目标生成的问题进行复习课教学——以“整数的复习”为例
《小学教学(数学版)》2016年第11期49-51,共3页游琼英 
分享式教学倡导"问题、思考、分享"三个基本教学单元。在六年级下学期的总复习阶段,要把小学阶段所学的内容进行整理和复习,学生往往无从下手。怎么基于真问题开展复习课教学呢?我从北师大版教材六年级下册"整数的复习"入手进行了...
关键词:复习课 教学单元 复习阶段 北师大版 整数表示 短除法 同伴互助 相对大小 首尾相接 请看 
落实“四基”,培养“四能”——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编排思路及主要变化被引量:1
《小学教学(数学版)》2015年第1期18-22,共5页熊华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观察物体、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图形的运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折线统计图、数学广角和综合与实践活动等。 和实验教材相比,有三个单元的内容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一是新增了"...
关键词:折线统计图 图形的 五年级 学习过程 立体图形 异分母分数 人教版 短除法 空间观念 空间想象力 
“短除法”不补教为好
《小学教学(数学版)》2011年第5期51-51,共1页王文森 
“短除法”不补教为好,理由有三: 一是“短除法”是恭于分解质因数的,求最大公因数或最小公倍数时技巧性太强,尤其是求3个数及以上的。学生人人掌握“短除法”要花费大量精力,容易形成机械性训练。结果反而不利于对最大公因数和...
关键词:短除法 分解质因数 最小公倍数 技巧性 机械性 个数 学生 
“短除法”的删与留
《小学教学(数学版)》2011年第5期51-52,共2页李培芳 
“短除法”作为学生“找最大公因数”与“找最小公倍数”的方法长期存在于传统的数学教材中。作为一项数学技能,在《数学教学大纲》中的教学要求是“熟练掌握”。而现在的《数学课程标准》中直接将此内容删去。
关键词:短除法 《数学教学大纲》 《数学课程标准》 最小公倍数 数学教材 数学技能 学生 
“短除法”是不宜删去的核心技能
《小学教学(数学版)》2011年第5期52-52,共1页巢洪政 
对于新课标教材删去“短除法”的做法,本人一直不敢苟同。因为,个人认为“短除法”是保证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简捷正确的核心技能。属于不宜删去的教学内容。
关键词:短除法 技能 新课标教材 最小公倍数 教学内容 个数 
从“短除法”说开去
《小学教学(数学版)》2011年第5期53-53,共1页刘正荣 车文胜 
多套实验教材将“短除法”从主要学习内容中删去.从表面上看,教材的调整减少了概念、降低了难度、减轻了学生的负担。但事实上这样的处理割断了知识间的联系,为后继学习埋下隐患,影响了中学阶段的学习。
关键词:短除法 学习内容 实验教材 中学阶段 学生 
“技巧”与“数学”是两回事
《小学教学(数学版)》2011年第5期53-53,共1页李玲玲 
“‘短除法’要不要教”这个问题。闲扰了不少一线教师。特别是从旧教材过渡到新教材的教师,面对着新教材舍弃“短除法”而选择“列举法”,他们的困惑主要有:“不教短除法.怎样求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怎样快速地约...
关键词:数学 技巧 一线教师 最小公倍数 短除法 新教材 旧教材 列举法 
“解读解题”课堂教学实录
《小学教学(数学版)》2007年第9期28-31,共4页吕玉英 
2007年4月,在"两岸四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讨观摩会上,来自台湾台北市士林区芝山"国民"小学的吕玉英老师执教了六年级"解读解题"一课。课堂上,学生一次次的观点碰撞,老师一次次的及时引领,将课堂不断推向高潮,赢得了听课老师的阵阵掌...
关键词:解决问题 解题方法 解题过程 年龄 解读 列表法 不同意 解法 短除法 小组讨论 
小学高年级教学问题与解答
《小学教学(数学版)》2007年第8期21-22,共2页
1.教材(五年级上册)在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时,为什么不出现短除法?教材在编排求两个数的公因数与公倍数等内容时,
关键词:最大公因数 最小公倍数 引导学生 教材安排 短除法 外切正方形 观察与思考 列举法 全等变换 曲线图形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