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法则

作品数:350被引量:105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理学更多>>
相关作者:田载今曾小平巩子坤石冶郝涂荣豹更多>>
相关机构:人民教育出版社江苏省泰州中学杭州师范大学北京教育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教育部规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初中数学教与学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赋教材以生命 还课堂给学生——以“二次根式的乘除(3)”教学为例
《初中数学教与学》2018年第1X期21-23,共3页杨绍平 
2017年3月,首届江苏省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学员优秀课评比活动在丹阳第八中学举行,笔者有幸作为南京市的代表参加比赛,荣获一等奖,在此将'二次根式的乘除(3)'一节课的教学案例简述如下,旨在交流提高.一、教材分析在本章知识学习之前,学...
关键词:二次根式 乘法法则 
构造几何图形 巧解代数问题
《初中数学教与学》2017年第2期24-25,共2页陈炎 
在数学教学中,数和形是两个最重要的研究对象.对于一类代数问题,若能转化为图形性质的问题,往往会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从而获得简洁的解决方案. 一、整式乘法法则的探究例 1探究乘法法则:
关键词:代数问题 几何图形 构造 巧解 乘法法则 数学教学 图形性质 抽象问题 
基于APOS理论的教学研究——以《同底数幂的乘法》为例
《初中数学教与学》2015年第7X期14-16,共3页李惠玲 
初中数学教学中,对于数学法则、公式等教学,普遍存在"重结果轻过程"的现象,导致学生死记硬背数学法则、公式等,这对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素养极为不利.那么,怎样进行数学法则、公式等教学,而使学生的学习有意义?笔者经过实践,认为运...
关键词:教学研究 数学法则 APOS理论 初中数学教学 数学教育学 教学效果 数学素养 乘法法则 变式 认知 
不抛弃 不放弃——再议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被引量:1
《初中数学教与学》2014年第9X期12-13,共2页黄志军 
"学困生"的转化是教育工作者经久不衰、常谈常新的话题,也是值得每一个教师深入研究的课题.学困生普遍存在于每一个班级中,不抛弃每一个学困生,不放弃每一个学困生,这是作为一名教师应具备的最基本的职业道德.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理念...
关键词:转化策略 教育工作者 师生情感 正比例函数 课堂练习 解题思路 课程标准 出学 堂课 乘法法则 
初中数学概念教学的策略
《初中数学教与学》2013年第7X期29-31,共3页刘雪琴 
正确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的本质,是学好数学、解决数学问题的关键所在.新课标下数学教学应重视概念的教学,让学生真正领会概念的本质.本文谈谈概念教学中的几点策略.一、注重概念形成,培养学生思维的主动性概念的形成是由感性向理性的抽...
关键词:数学概念教学 变式 数学教学 概念形成 等腰梯形 数学问题 解题能力 概念本质 数学素养 乘法法则 
“课堂前后测”的数据分析——以《幂的乘方》一节课为例被引量:2
《初中数学教与学》2012年第20期26-28,共3页吴媛媛 
一、教学设计意图在进行"幂的运算"新授课时,一般教师在给出运算规则后,就反复操练,以期达到熟能生巧的目的.但事实证明,这样的教学并不一定是有效的.本节课以学生熟悉的求正方体体积的计算问题引入学习主题.通过操作、猜想、验证的数...
关键词:数据分析 探索活动 学习主题 运算性质 乘法法则 算理 问题本质 逆向思维 归纳能力 情境创设 
在相似形的教学中渗透面积法
《初中数学教与学》2012年第14期38-39,共2页张红卫 
所谓面积法,就是利用图形的面积关系研究图形的其它关系的解题方法.教材中在探讨多项式的乘法法则,以及勾股定理的证明等问题中都运用了这一方法,可见面积法是研究数学问题一种重要方法.笔者在教学研究中发现,教材在后续知识《相似形》...
关键词:乘法法则 面积法 数学问题 解题方法 图形的 相似三角形 教学研究 角平分线 辅助线 中都 
利用口诀学习和应用平方差公式
《初中数学教与学》2012年第11X期15-16,共2页宫明 
平方差公式(a+b)(a-b)=a2-b2,用语言叙述为: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差的积,等于这两个数的平方的差.在教学中,笔者引导学生利用口诀的方法来学习和应用平方差公式,效果较好.一、根据公式结构编写口诀平方差公式是通过乘法法则直接计算...
关键词:平方差公式 乘法法则 语言叙述 绝对值相 计算错误 套用公式 首项 整体思想 
负数的本质与有理数乘法法则:从数学的角度解析“负负得正"
《初中数学教与学》2012年第2期42-44,共3页曾小平 石冶郝 
一、有理数乘法法则需要数学证明有理数乘法法则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负负得正”是其中的难点.研究表明,虽然学生都能准确记忆有理数乘法法则,并能依据法则进行计算,然而绝大多数学生都不能举出实例来验证法则,更没有学生能够...
关键词:乘法法则 初中数学 有理数 解析 本质 负数 “负负得正” 数学证明 
《因式分解》教学案例
《初中数学教与学》2011年第8X期35-37,共3页汪永东 
一、背景介绍1、教材背景"因式分解"在新版教材中放在了《整式乘法》一章中,它利用了等式的互逆性得到,这样编排有利于学生的知识迁移,并使学生在主动参与、探索交流中获得新知识.
关键词:新版教材 知识迁移 提公因式法 教学效果 互逆 乘法法则 课堂教学 全班交流 最近发展区 建构主义理论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