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尧

作品数:10被引量:1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扬州市新华中学更多>>
发文主题:数学悖论数学思考数学建模冷漠更多>>
发文领域:文化科学理学更多>>
发文期刊:《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数学学习与研究》《新高考(高一数学)》《中学数学月刊》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于无数学处见数学”--数学建模课《硬笔楷书的量化评价》教学思考与实践
《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2024年第2期85-91,共7页薛尧 葛文明 
江苏省扬州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立项课题“多元思维驱动下高中数学建模活动的教学研究”(编号:2020/P/10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数学建模课《硬笔楷书的量化评价》,选取课题内容时,努力寻找“无数学处”,即关注人文艺术这个看起来离数学很远的领域,基于学生的数形结合基础,想到用数学研究画面(视觉)的艺术,从而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
关键词:高中数学 数学建模 硬笔书法 数形结合 
巧设数学实验 发展逻辑推理——以“椭圆作图”为例
《福建中学数学》2023年第9期9-10,共2页薛尧 
随着《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1]的逐步实施,教师对高中数学课程理念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教学不再是简单的教给学生知识,而是在恰当的情境中创设问题,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自己发现新的概念和方法.教师是设计师,但...
关键词:数学实验 创设问题 逻辑推理 逐步实施 数学课程理念 启发学生 巧设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 
由椭圆相似引发的探究
《福建中学数学》2021年第5期5-7,共3页薛尧 
我们知道离心率相同的两个椭圆,虽然大小不同,但椭圆的扁圆程度一样,类比于平面几何中三角形相似,我们称离心率相同的两个椭圆相似.那么离心率相同的两条双曲线是否相似,离心率都等于1的两条抛物线是否相似呢?由于双曲线和抛物线都是开...
关键词:离心率 封闭图形 图形相似 位似形 三角形相似 双曲线 平面几何 抛物线 
刨根究底 柳暗花明——一道习题引发的探索之旅
《新高考(高二数学)》2015年第11期33-35,共3页薛尧 
数学追求简洁,简洁的思维简洁的解题过程,数学的简洁相比于问题的复杂是一种美,数学的简洁带来问题的彻底解决更是一种震撼.那么在日常学习中,我们是否就只关注简洁的解法,他人的“奇思怪想”就应该尽量回避呢?很显然,不是的,...
关键词:习题 解题过程 日常学习 简洁 数学 他人 
二分法悖论的数学思考
《数学学习与研究》2015年第17期104-104,共1页薛尧 
二分法悖论是将事物或者形成一分为二,永远取中间的一种做法或说法。这种说法从理论上来说是成立的,但是从事情的本身结果来说又是站不住脚跟的,就是一件事物或者路程,按这种说法永远没有结果或者终点,但是事实是相悖的。
关键词:二分发 数学 悖论 
基于不同坐标系观念下的数学探究被引量:1
《福建中学数学》2015年第7期11-12,共2页薛尧 
数学是富有启发性的科学,如果你觉得数学很冷漠,那只是因为你还不太了解它,越是掌握数学的节奏越是遵循数学规律,你就越会发现它让人着迷的一面.本文从圆柱体的斜截线出发,还原笔者的探索历程,浅陋之处,敬请批评.
关键词:数学探究 坐标系 数学规律 启发性 圆柱体 冷漠 截线 还原 
二分法悖论的数学思考
《新高考(高一数学)》2015年第4期12-13,共2页薛尧 
二分法悖论是古希腊哲学家芝诺提出的著名悖论.这个悖论说,一个人从A地出发去往B地,他要先到达AB的中点,然后到达剩余路程的中点,接着再到达剩余路程的中点……依次下去无穷无尽,所以这个人永远无法到达B地.这是一个典型的悖论...
关键词:二分法 悖论 数学思考 实际生活 哲学家 古希腊 中点 芝诺 
潮汐问题数学模型的新探究
《中学数学月刊》2014年第4期51-52,共2页薛尧 常国庆 
三角函数区别于其他函数最显著的特点,是三角函数具有周期性,在三角函数应用课中,我们看到了很多用三角函数模拟的周期现象,如作简谐振动的弹簧振子,作小角度摆动的单摆,作匀速圆周运动的摩天轮等.这些周期现象都可以用三角函数...
关键词:数学模型 三角函数 周期现象 潮汐 匀速圆周运动 函数应用 弹簧振子 简谐振动 
雷达测速与三角函数
《中学数学月刊》2009年第9期39-40,共2页薛尧 
在解释雷达测速问题之前,我们首先来看一下苏教版数学必修4第40页上的一段阅读材料,通过阅读我们知道很多周期函数可以由三角函数叠加得来,
关键词:三角函数 雷达 阅读材料 周期函数 苏教版 数学 
错解剖析与教学反思——函数的变换与图象
《中学数学月刊》2009年第3期40-42,共3页赵久勇 薛尧 
数形结合思想在历年高考中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平时的教学中,尽管教师都把这种思想方法反复强调,但学生解题中失误频频.是什么原因导致错误的发生呢?教师通过教学反思,找出了错误的根源.下面举两个感触颇深的问题加以说明.
关键词:教学反思 错解剖析 图象 函数 数形结合思想 思想方法 教师 高考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