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培

作品数:14被引量:22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宁波中学更多>>
发文主题:课程领导力物理教学课程改革学校文化生态教师更多>>
发文领域:文化科学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发文期刊:《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宁波教育学院学报》《中小学管理》《上海教育》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教育:坚守与成长
《中小学校长》2011年第12期24-28,共5页李永培 
教育是一种关于“人”的活动,教育不可能离开“人”而独立存在。人的生存和发展环境的改变都会影响着教育方式和手段,建构着新的教育生态。
关键词:教育方式 成长 人的生存 教育生态 
校长课程领导力与学校发展被引量:5
《中小学管理》2011年第2期23-25,共3页李永培 
校长课程领导力包括校长的课程价值领导力和课程教学领导力,具体体现在课程实施、课程变革和课程融合中。校长课程领导力的提升需要学校环境、区域环境以及机制环境的有力支撑。
关键词:课程领导力 价值领导力 教学领导力 学校发展 
校长的课程领导力与学校发展——新课程背景下学校课程建设的几点思考
《中小学校长》2010年第12期10-13,共4页李永培 
在现代学校管理制度下,校长的课程领导力越来越被认为是学校教育改革和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关键因素,但是,在现实环境里,校长课程领导力的真正发挥不但有赖于校长及其团队的教育素养,更有赖于国家课程管理体制对校长课程领导的宽容程度。
关键词:课程领导力 学校发展 新课程背景 校长 课程建设 学校管理制度 学校教育改革 课程管理体制 
学校文化生态:一个关注学生、教师、学校共同发展的话题被引量:2
《中小学校长》2009年第6期11-14,共4页李永培 
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充分释放教师和学生的最大潜能,使他们能主动追求和实现个人对未来社会的价值。所以,只有着眼于人(教师、学生)的发展,促进学生、教师、学校的共同发展,才能更大限度地...
关键词:学校文化 学生 教师 学校 生态 
校本研修:特色蕴藏其中
《中小学校长》2009年第5期23-25,共3页李永培 
随着经济转轨、社会转型以及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特色建设的理念需求日益增长,如何形成办学特色逐渐成了当前许多学校在发展过程中所一致追问的问题,特色立校、特色强校、特色兴校正在成为不少学校发展的价值选择。
关键词:校本研修 学校特色建设 经济转轨 教育改革 社会转型 办学特色 价值选择 学校发展 
课程改革:学校文化传承和教育创新的新起点被引量:1
《中国基础教育(内刊)》2009年第1期30-35,共6页李永培 
如果说“课程方案”是国家对高中段课程的总设计,那么“课程实施”就应该是课程方案在学校工作中的再创造。宁波中学是一所拥有丰富教育文化底蕴的百年名校,继承和发扬学校的优良传统,积极投身于高中阶段课程改革,是学校发展的历史...
关键词:课程改革 学校文化传承 教育创新 教育发展 
课程改革:学校教育和管理创新的新起点被引量:3
《中小学校长》2009年第1期38-41,共4页李永培 
在基础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充分挖掘学校的文化底蕴、发扬学校的教育传统,抓住课程改革机遇,推动学校教育和管理创新,这是有着百年历史的宁波中学在推进高中课改过程中的具体实践。
关键词:学校教育 管理创新 课程改革 基础教育改革 文化底蕴 教育传统 百年历史 课改 
重视教师与学生的生命价值
《上海教育》2007年第01B期59-60,共2页李永培 
新《义务教育法》中明确提出要缩小学校之间的办学差距,要加强对薄弱学校的改造,并且提出在义务教育阶段,不分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这些都是从法律的层面保障义务教育朝着更加均衡的方向发展,国家决心要办好每所学校。而要办好每所学...
关键词:《义务教育法》 小学校 生命价值 义务教育阶段 教育教学观念 学校文化建设 
从根本上寻求发展内涵之路
《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2007年第Z1期42-42,共1页李永培 
办人民满意的学校,是我校工作的主旋律和总目标。达此目标的关键是不断提升教育质量,不断提升办学质量。
关键词:学校内涵发展 语文教学 课题研究 
学校文化生态:一个关注学生、教师、学校共同发展的话题
《中国基础教育(内刊)》2005年第5期5-7,共3页李永培 
校园文化是学校师生员工在学习、工作和生活过程中所拥有的价值观、信仰、态度,作风和行为准则,它是一种校园精神,是直接影响教师与学生发展的环境因素,对浓郁学校的人文氛围、提高师生的精神境界、形成良好的教风学风和促进人本发...
关键词:学校教育 学生发展 文化生态 教师 校园文化建设 学校管理工作 师生员工 行为准则 校园精神 环境因素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