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市东域小学

作品数:152被引量:60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发文作者:许敏芳盛晓英俞剑锋姚诚史冬梅更多>>
发文领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自然科学总论艺术更多>>
发文主题:小学语文小学数学小学生课堂教学课程更多>>
发文期刊: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好老师大家谈
《课堂内外(高中版)》2025年第16期68-69,共2页崔懋 刘双 申钰莹 吕志轩 胡晗琳 
你心目中的好老师是什么样的?在本栏目中,我们将从教育专家、校长、一线教师等不同视角,畅谈好老师发展理念,分享好老师在教育教学中的实操案例,展示大家心目中的好老师。
关键词:一线教师 老师 实操案例 教育教学中 不同视角 校长 分享 
小学美术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对策
《课堂内外(高中版)》2025年第16期78-79,共2页胡晗琳 
审美能力的培养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不仅能促进学生的情感和认知发展,还能帮助他们构建跨学科的知识体系。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须注重引导学生深入观察生活,细腻感受万物之美;鼓励学生跨界思考,融汇多元文化,加强互...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 多元文化 互动交流 批判性思维 注重引导 实际教学 审美能力的培养 深入观察 
科学、工程、技术整合的教学探究
《小学科学》2025年第6期43-45,共3页蒋红燕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乡村教师专项重点资助课题“科学、工程、技术整合的教学案例研究”研究成果(XC-a/2016/04)。
我所在的勇辉名师工作室在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乡村教师专项重点资助课题中提出:科学是提出有关自然的问题,然后找出答案;工程,又叫应用科学,是提出有关人造系统的问题并给予回答;技术,是应用基础知识解决问题。科学的核心是...
关键词:小学科学 驱动学习 促进思考 帮助生产 
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策略探究
《格言(校园版)》2025年第6期19-21,共3页石祥力 
古诗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古诗文语句含蓄、精炼,行文方式与现代语法习惯存在差异,且多用意象、寓情于景、借景抒情等手法,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理解古诗文思想情感内涵的难度。为保证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教...
关键词:古诗文教学 互动教学法 行文方式 小学语文 语文课堂 情境教学法 借景抒情 寓情于景 
运用提问策略,提升学生阅读能力——以《夜间飞行的秘密》教学为例
《小学语文教学》2025年第5期63-64,共2页石祥力 
会提问是一项重要的学习能力。教材对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视,并在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专门编排了提问策略单元,旨在让学生在阅读时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进而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提升。《夜间飞行的秘密》是本单元...
关键词:夜间飞行 学生阅读能力 提问策略 提问能力的培养 四年级上册 学生的阅读 课文 秘密 
探究一道关于三角形内心的几何题
《数学通讯》2025年第3期44-45,63,共3页李亚文 邹守文 
先给出一道关于三角形内心的几何题的解法,然后举例说明此题结论的应用,最后给出几个引申,提高了试题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三角形 内心 变式 应用 引申 
生本位理念下小学书法教育实践探析
《新课程研究》2025年第1期33-35,共3页周丽静 
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第十五期课题“培养审美感受力的小学书法课程生本化开发研究”(课题编号:2023JY15-GL-L7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书法文化是人类持续发展的精神财富,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书法文化具有审美和文化双重教育价值。但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书法受众面日渐狭窄,这就不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基于此,文章针对生本位理念下小学生基础汉...
关键词:生本位理念 小学书法 全面教育 
聚焦核心素养彰显育人价值--统编《道德与法治》一年级教材的特点与使用建议
《江苏教育》2025年第1期37-40,44,共5页盛晓英 顾润生 
小学《道德与法治》统编教材根据新时代党和国家加强思政课建设的相关要求,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在内容选择和呈现方式上都进行了一定的修订、调整。新教材强化思政育人功能、体现学段螺旋进阶特点、注重学生在场体验、聚焦核心素养...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 统编教材 特点 使用建议 
感悟汉字之美:小学低年级学生审美感受力的培养探究被引量:1
《辽宁教育》2024年第15期68-70,共3页周丽静 
汉字作为表意形式的文字,存在难记、难写、难认的特质。对于刚进入系统学习阶段的小学生而言,不仅识字写字难度较大,而且也很难感受到汉字之美并借此提升自身的审美感受力。基于此,教师应深入探究小学低年级学生汉字生本化教学模式,引...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 汉字 审美感受力 
一道高考不等式选考题的探究
《中学数学研究》2024年第5期31-33,共3页李亚文 江玉文 
1试题呈现题目已知a,b,c,且■,证明:(1)abc≤■;(2)■(2022年高考全国乙卷理科23题)2解法分析本试题可以采用高中常用的三种基本的不等式证法:三元均值不等式、幂平均不等式、构造函数切线法进行证明.证明:(1)(证法1)因为a,b,c,为正数.
关键词:构造函数 解法分析 切线法 证法 幂平均不等式 高考 选考题 全国乙卷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